其是某个老板的情人。
她狠狠地翻了个白眼,满脸不悦地嘟囔道:“搞什么名堂哦,侬有钞票,阿拉就没钞票吗?都让侬买走了,阿拉还买啥子啦?”
排在后面的女人们,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就是,要买就买,不买就赶紧走,别耽误我们买东西。”
张佩珠和席太太眼看服务员坚持限购原则,而身后的人又在催促她们。
无奈之下,两人只好从包里翻出几块大洋,买了两块走了。
但是,她们俩刚到门口,张佩珠就停下来了。
财大气粗的她,一脸傲娇的对跟着自己的小厮和丫鬟说:“你们给我喊,10个大洋收购一块香皂,有多少我要多少。”
席太太听了后,也连忙用同样的话跟她的下人复述了一遍。
同一时段,其他百货公司内,销售现场同样火爆异常。
由于限购条件的限制,每个人都只能购买一块香皂。
然而,正是这个限购条件,让普通人看到了其中的商机。
许多人特意前来排队购买香皂。
目的,就是为了转手卖给那些愿意加价收购的富太太们。
然而,柜台销售的香皂数量毕竟有限,四个百货公司,每个柜台仅有区区两百块香皂可供出售。
因此,尽管人们排起了长队,仍有许多人最终空手而归。
供不应求的局面使得香皂的价格一路飙升,原本两块大洋一块的香皂,转眼间就被炒到了令人咋舌的 20 块钱!
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要知道在当时的条件下,两块大洋已经足够一家人维持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生活开销了。
不过,穷人虽然多,但有钱人同样不在少数。
更何况,这里可是上海!
不仅有钱人众多,洋人也随处可见。
对于那些富太太们来说,区区 20 块钱的香皂价格,根本算不上什么。
而之所以搞限购,一方面是为了饥饿营销。
另一方面,是刘镇庭带来的香皂数量有限。
这一次来,他不仅要打开香皂的知名度,还要购买设备。
要不然,全靠人工制造的香皂,每天才能制作出250块左右。
而当时的上海五洲固本厂,每个月最多可以制作出 150-200 万块呢!
“刘先生,厉害啊!没想到我们国产的香皂,价格竟然可以卖的比洋人产的还要贵。”
一名中年男子,端起酒杯激动的对刘镇庭说道。
刘镇庭脸上露出自信的笑容,点点头说:“那是肯定的。国货一直都不错,只是发展受限而已。”
原来,刘镇庭选择的合作伙伴是上海五洲固本皂的老板——项松茂。
之所以不选择跟洋行合作,是因为洋行的老外提的条件太差了。
在这个时代,洋人是打心眼里看不起中国人。
既然对方看不起自己,自己何必要往上贴呢。
等东西的知名度上来,这些洋人迟早要眼巴巴的贴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