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加清楚了。
所以在比赛前,车队都会告知车手要如何设置离合器。
车手要做的事情就是照做,在发车时松开主拨片,依靠副拨片来啮合离合。
整个过程中咬合点设置错误、引擎转速不匹配,都会导致起步出现问题。
要么是起步低转速拖慢节奏,要么是轮胎扭矩过大打滑。
所以从暖胎圈开始,车手就会频繁和车队沟通起步的事情。
车队会根据当天的情况告知车手烧胎多少次来保证各个部件进入工作温度。
并计算出咬合点要设置多少,才有最佳的起步速度。
当不允许车队教车手怎么开车的时候,这一切就都只能由车手来完成了。
这就更加考验车手的技术实力了。
大部分车手对此倒没有抵触,甚至于是欢迎。
来到f1赛场的,没有几个庸人,都认为这种情况下是自己会取得优势。
在赛前的热烈讨论中,练习赛到来。
斯帕这条经典的高速赛道,有着最为特殊的设计。
7k的长度,冠绝f1赛历。
艾尔罗格和拉迪里翁组合弯,带来了300k/h高速爬坡,5倍重力负载,盲顶设计让车手只能靠直觉打方向。
信心不足的人,在这里是不敢开那么快的。
再加上百米的海拔落差,一圈内甚至都可能出现晴雨分区。
威廉姆斯在这站,依然准备发挥直道的优势。
毕竟要做好弯中的下压力实在太难。
其中的平衡全部依靠吴轼来寻找。
整个一二练,吴轼都在调车,并没有展现出绝对的速度。
三练时,汉密尔顿1分48.984拿到最快圈,成为唯一一位进入1分49秒的车手。
吴轼位于第二,仅次于汉密尔顿0.2秒。
罗斯伯格第三,落后汉密尔顿0.498秒。
法拉利的速度回升,但仍旧次于梅奔和吴轼。
阿隆索遇到了变速箱问题,没有机会出成绩。
马萨的表现受到了些影响,位列第十。
三场练习赛其实也无法看透各支车队的实力。
只是威廉姆斯罕见在练习赛中展现了速度。
这也是没办法的,因为马萨的测试数据已经无法跟上吴轼。
那么排位数据只能够依靠吴轼自己来获取,这就导致了他在三练不能藏拙太多。
汉密尔顿的领先优势引人关注,有记者问到老汉是否能够将优势带到排位赛和正赛。
老汉没什么表示,只是表示发车问题得到了改善,一定会比以前更好的。
记者调侃道:“看来是找到了准确的参数设置。”
汉密尔顿笑着挑了挑眉毛,没有回话。
时间过得很快。
下午两点,排位赛正式启动。
q1没有太多意外,吴轼顺利晋级。
反倒是马萨,落到了第13位,差点q1出局。
晋级车手们的普遍圈速都在1分48尾到1分49尾,显然前排车手依然没有发力。
而到了q2,没跑多久,kii又因为引擎故障,在半路没有了动力。
第一视角中,只听得到引擎吭哧吭哧的声音。
失去动力的赛车在赛道撒好难过触发了红旗,等到马修将车推出赛道后,比赛才重回正常。
梅奔两位车手都拿出实力来。
特别是罗斯伯格,他已经在按照q3的情况在ph,最终结果是1分47秒895。
直接拉开了q1最快圈接近1秒的差距。
这不是罗斯伯格要早早暴露自己的极限,而是因为他此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在今年的排位赛上,他只要没跑过汉密尔顿,就会落后汉密尔顿点五的样子。
同车队,排位赛点五的差距,已经能够体现不少问题了。
也正因为他总是没能ph到极限,所以让吴轼钻了空子。
这使得他在车队内外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毕竟正赛意外频发,谁胜谁负不完全由车辆决定。
而排位赛的成绩,基本上就是由车辆决定的。
到了q3,能够出现的意外几乎都是车手自己的失误导致的。
队友拿到了好成绩,而自己没ph出好成绩,就是自己的问题。
罗斯伯格经历过夏休的调整后,想着要好好打个翻身仗,因此已经在用全力推进。
然而当他知道汉密尔顿推出1分48秒023的成绩时,呼吸都急促了几分。
用尽全力都没能领先多少吗
他知道汉密尔顿的性格,不到q3,这位肯定不会全力推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