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车手对于速度、时间是非常敏感的。
等到吴轼通过计时段后的成绩报出来,他自己就能够知道大致跑得如何。
飞速冲过5号假弯,6号弯刹车区,汉密尔顿是在没到100米标志就开始刹车降挡,吴轼则要等到过了标志牌后才开始刹车。
相较而言,汉密尔顿能够保持更多的弯中速度,吴轼则能求取到维持高尾速更多时间带来的些许优势。
这是两种风格的开法,并非判定车手优劣的方式。
6号弯后是段直道连接大“s”型的7、8号弯,这两个弯道的控制精准度要求没有那么高,因此乔纳森再次说明排位情况:
“很好,刚刚的s1你的速度非常不错,是25秒778,25秒778。”
虽然比汉密尔顿慢了千分之97秒,却要知道第一计时段里那个组合弯本就不是威廉姆斯的强项!
转播镜头给到吴轼,浮现出s1的计时成绩,其中有着和汉密尔顿、罗斯伯格、维特尔的对比,吴轼竟然仅次于老汉。
兵哥和飞哥有些紧张的不敢大声说话。
“从第一计时段的情况来看,吴轼这圈或许有机会。”
“还是要看第二个计时段的。”
两人没有了以前那种活跃的开着玩笑的解说方式,毕竟自己国家的车手在场上争夺杆位,
那种感觉简直是有几分窒息,仿佛场上的不是吴轼,而是他们两人。
吴轼维持着7挡经过7号弯,这里对手臂力量要求很大,开着非常累,并且理应要松脚油门,而吴轼没有松的很轻微。
这让整辆车都有种推头的冲动,他咬着牙,努力精准控制住自己的双手,方向的角度要绝对精准!
但凡有偏差,就是推头!就要松油甚至带上刹车!
那么这圈就基本作废了!
“哇喔!他这速度太高了吧!”
“呀!太惊险了,我刚刚以为要打滑了!”
赛车在赛道上的动态,被转播镜头精准捕捉。
所幸,他完美通过了7号弯,而后进入更加急的8号弯,车辆不得不降挡到四,就这样一路来到9、10弯组成的“几”字型双弯心弯道。
在进入9号弯时降至三挡,一出弯就带着油门冲向外线,准确压在外线的弯心上,右轮几乎越过了路肩,快压在最外侧的淡淡白线。
更加大圈的跑法能够在接下来获得更好的加速空间。
嗡嗡!
随着吴轼左打进入10号弯,车辆的速度同步上升,在弯心前就升到了4档。
乔纳森注意到这个细节,吴轼在这里要比汉密尔顿升挡更快。
并且出弯时整辆车甩向右侧路肩的时候更为自然,没有多余的反打动作。
10号弯后是段笔直笔直的小直道,是进入13号弯后超长大直道前留给车手的最后时间,所以大部分车手会在这里调整好车辆设置。
乔纳森也适时提醒:“引擎模式1,引擎模式1,刹车平衡58.5,继续旋转前束角旋钮。”
吴轼的动作远没有这么跟着乔纳森的节奏进行,直到弯道前他进行了第一次调整。
11至13号弯又是个复杂的组合弯,车辆的设置和即将到来的大直道完全不一样,因此必须急切进行调整。
嗡咔咔咔!
挡位飞速下降,进入11号弯后右拐,绕着大圈经过12号弯,在13号弯里维持着右转,这期间弯道渐渐变缓。
这时候,吴轼进行了第二次调整。
“29秒337,呀!还是慢了。”兵哥看到第二计时段的成绩以拳击掌,感到可惜。
“0.13秒,这可不好追了,而且大直道上,威廉姆斯顶多和梅奔打个旗鼓相当。”
吴轼进入大直道,引擎功率全开,升到8挡,赛车疾驰的过程中,乔纳森的声音响起:
“29秒337,s2的时间是29秒337。”
“为什么还慢了!”
吴轼大吼一声,赛车已经飙到了331kph。
乔纳森没有回复,此时不是说这些的时候,因为尾速飙到最高也意味着14号弯的刹车点快来了。
吴轼弯前再度进行了复杂的调整,而后才转入弯心。
这个时候,汉密尔顿的成绩早已经高高挂在圈速榜首1分35秒783。
直接拉了他在q2的最快圈速点六,迈入了35秒大关!
兵哥摇摇头,梅奔的排位速度实在是太快,已经令人感到窒息了!
紧接着,梅奔的罗斯伯格跑出了1分36秒062的成绩,同样令其余车队感到绝望,拉开了点五以上的速度,都可以说不是一个级别的车了。
看来杆位的争夺已经没有悬念了,强大的w06配上汉密尔顿的星辰一圈,无人可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