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成,名气对于加入大车队也非常重要
在连续的胜利中,2010年即将走入尾声。
这一年,吴轼夺得了wsk欧罗巴kf3系列赛冠军,世界kf3、欧洲kf3锦标赛冠军。
因为年龄实在是太小,2011年吴轼只能继续跑kf3,于是就将wsk世界kf3系列赛赢了个遍,并去参加了世界锦标赛和年度junior ona kart cup(摩纳哥中级卡丁车杯)两个重要赛事。
凡是他参与的比赛,就没有不夺冠的,甚至于机械故障导致的退赛也为零,这着实引起了不少人的好奇。
crg车队则直接对外表示,这是一支老牌厂队的底蕴,这样的回应遭受了不少质疑,因为维斯塔潘并没有维持零退赛的记录。
而作为吴轼的工程师,罗莎最清楚事情原委,说到底,就是吴轼对车辆非常敏感,经常性在零部件出现问题前就通知了车队。
这虽然增加了吴轼使用卡丁车的成本,比如他每场比赛结束都一定要求更换新的半轴,而底盘、制动盘也换得非常勤快。
这使罗莎都感觉非常意外,有时候二十圈比赛,你要换部件。
好,给你换了,拆下来检验发现损耗确实非常高,说明吴轼的驾驶习惯确实对钱包很不友好——资金匮乏的车手甚至于会尽量不去吃路肩,以免过快损伤半轴和底盘。
但跑完十圈比赛,吴轼也要求更换部件。
根据前面的经验来看,这套配件至少能够再跑十圈,但罗莎将部件拆下来看过后,发现虽然没有消耗到无法使用,但继续用下去非常容易出现机械故障,或者直接影响卡丁车的稳定性导致圈速下降。
于是她将这件事情告知了总部工程师,经过研究,他们得出了个很恐怖的事实,那就是吴轼这家伙每场比赛都会尽量将零部件用到极致!
而更加恐怖的是,这家伙能够有意识去控制这些部件的损耗,以此将赛车在每场比赛都发挥到极致!
得到这个结果,罗莎失神摇头,对着总部工程们说道:“我真傻,真的,在他控制轮胎损耗时就应该看出他对车辆的感知有多敏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