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达t1时,他动手了。
他选择了慢入弯快出弯的节奏,在前方两人都抢夺弯心的时候,直指二号弯尽头。
结果刚刚抽头超越第四名,第三名就采用铁血防守,丝毫不让,竟然迅速向左偏,想将他挤到远离弯心的左侧边线。
这样一来,直接导致两人都摸不到右侧的t2弯心,
原本的第四名相当聪明,他见吴轼超过他后,就有意淡化自己的存在,没有想方设法挤上来。
因此,当t2那么大一个弯心空出来的时候,他果断下手,直接加大油门输出,冒着打滑的风险去抢占这个弯心。
一旦他拿到弯心,就等于直接将前面两人都超过了。
吴轼不知道第三名怎么想的,但他可不想和这家伙鹬蚌相争,让那个第四名得到利好。
所以他索性轻点刹车,迅速退回到第五位。
随着他的退出,第三名立即往右偏,去挤刚刚钻过二号弯的第四名。
就这样,他们几乎并排来到三号弯。
吴轼跟在后面,一同驶过三号弯。
他看到前面两人在直道上依旧互不相让,便在四号弯时快速接近了他们,又死死咬在两人身后,仿佛随时要发动进攻一样。
在进入接下来的组合弯时,前方两人的车身交替领先,但在出弯时,还是位于右侧,占据内线的第四名要更赚一点。
吴轼此时就紧紧跟在第四名后面,与其一同向着左偏向,挤压着第三名。
见到已经被内弯超越,第三名无可奈何,他要么继续并排错过赛车线,要么让出位置去走赛车线。
这两个选择实际上殊途同归,最后都会在下一个弯道被超越。
于是,他就这样被迫逼到让出了位置,去到第五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