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语调变化。
他心里很清楚,这次案例分析,本质上是一次“模擬考场”,考察的是学员们在处理复杂矛盾时的思维方式、协调能力和政策水平。
但他郑仪,作为支部书记,已经在前一天的研討中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控场能力和“中立”立场。
没必要再在这次案例分析中出风头。
尤其是在张林这位明州常务副市长面前,他现在正处於“临危受命”的关键时刻,必然急於在这次”模擬考场”中展现出自己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更何况,这次案例分析的主题——“招商引资与土地徵收矛盾”,恰恰是张林最熟悉的领域。
明州这些年引进的大项目、处理的征地纠纷,只怕比这个案例复杂十倍不止。
在这种情况下,郑仪最好的策略,就是把主导权让给张林。
让张林作为小组代表去和其他组的孙老、刘建华他们正面交手。
而他郑仪,只需要在一旁静静观察。
观察张林的处理方式、思维方式;
观察他对农民诉求的真实態度;
观察他对企业、对资本的真实立场;
观察他如何在“歷史遗留问题”和“现实发展需要”之间寻找平衡点;
这些细节,远比张林在公开场合的漂亮表態更能说明问题。
“郑书记,你怎么看”
就在这时,张林温和的声音响起。
郑仪抬起头,看到张林正微笑著看向自己,眼神中带著一丝询问和试探。
显然,张林也对郑仪的沉默產生了好奇。
郑仪合上笔记本,脸上露出一个恰到好处的、略显无奈的笑容:
“张市长,您是地方工作的老手,这方面经验丰富。我还是想多听听您的意见。”
他故意顿了顿,目光扫过其他几位组员:
“毕竟,我们今天模擬的是省里协调小组的角色,既要考虑政策的连续性,又要兼顾基层实际操作的可行性。”
“这方面,我觉得张市长最有发言权。”
这番话既给了张林面子,又把皮球踢了回去,同时还不著痕跡地提醒了“省里协调小组”这个角色定位。
完美地维持了自己的中立姿態。
张林眼中闪过一丝瞭然,隨即微微一笑,接过了话题:
“那我就不客气了。”
他拿起案例材料,声音沉稳有力:
“这个案例的核心矛盾,表面上看起来是补偿標准问题,但实质上,是政府公信力问题。”
“当年为了赶项目进度,压缩了征地程序,甚至可能存在口头承诺未兑现的情况。”
“这导致村民对政府后续的任何承诺都持怀疑態度。”
郑仪在心里暗暗点头。
张林一眼就看穿了问题的本质。
不愧是明州的常务副市长,处理这类问题確实是行家里手。
“所以,我的建议是——”
张林的手指在材料上轻轻点了点:
“第一,承认歷史错误。”
“省里协调小组的第一份公告,就应该明確表態:当年征地过程中確实存在程序不规范、承诺未兑现的问题。”
“这不是软弱,而是重建信任的第一步。”
钱研究员眼睛一亮,显然对这个表態很满意。
李国涛则微微皱眉,似乎觉得这个“承认错误”有些示弱。
但张林马上接著说道:
“第二,补偿標准必须坚持政策底线。”
“可以上浮,但必须有明確的上浮依据——比如当年的口头承诺现在如何折算成补偿標准。”
“绝不能开按闹分配的口子!否则后患无穷!”
这一条又正中李国涛的下怀,他立刻点头表示赞同。
“第三,也是最关键的一点——”
张林的目光变得锐利:
“必须找到一个新的利益平衡点!”
“光靠提高补偿標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腾飞机械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需求大。”
“我们可以协调企业,优先录用符合条件的被征地农民,签订长期用工合同。”
“同时,由政府牵头,对被征地农民进行定向技能培训,让他们真正获得可持续的生计来源。”
“这才是长远之计!”
郑仪在心里暗暗讚嘆。
张林这套方案確实老道。
既承认了歷史问题,安抚了村民情绪;
又守住了政策底线,避免了“按闹分配”;
更重要的是,他找到了一个新的利益平衡点,把单纯的“补偿”变成了“可持续的生计”。
一举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