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面”
在李天为那张以“泽川发展”和“个人权威”为经纬编织的巨大棋盘上,这些,不过是几颗……必须捨弃的棋子。
用最小的“可控”代价,换取最大的战略收益。
这盘棋,李天为贏得乾净利落。
而调研组,郑仪现在无比清晰地意识到,他们成了李天为手中的一枚棋子。
一枚被用来“敲山震虎”,促使他完成內部清洗的棋子。
一枚被用来“见证”他刮骨疗毒决心和能力的棋子。
一枚最后被用来“背书”他推出的新规范、新秩序的棋子。
李天为甚至不需要过多解释,更不需要向调研组低头。
他只是用一连串行云流水的动作,用摆在桌面上的“解决方案”,向省里传递了清晰的潜台词:
看,问题解决了。
而且,是我自己解决的。
你们,可以放心了。
高明。
残酷的高明。
在泽川,他曾以为接近了风暴的核心,触摸到了权力的本身。
如今尘埃落定,他才真正明白,自己距离那张真正的棋桌,还差得很远。
看清,本身就需要代价。
徐志鸿省长之前单独找他时说过的一句话:
“郑仪啊,有时候,『不做什么』,比『做什么』更需要定力和智慧。”
当时他不太明白。
现在,他似乎有点懂了。
李天为在那场茶室里关於“种子”的隱喻,此刻也有了更深的意味。
做一颗能选择的种子,不仅要懂得在盐碱地挣扎,在戈壁扎根……
更要懂得,在风雷激盪的旋涡中心,看清自己是棋子还是棋手,看清风暴的源头和去向,然后……选择蛰伏,或者选择在风暴间隙中积蓄力量,等待真正破土、成为树的那一天。
他轻轻抚上秦月的肚子,那里传来若有若无的胎动。
新的生命正在蓬勃生长。
属於他郑仪的风暴,或许尚未到来。
但泽川那场风暴中的每一道雷霆,每一次无声的暗涌,都已化为养分,沉淀在他这粒种子的深处。
路还很长。
他需要等待。
更需要……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