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高职低配」(1 / 2)

从履歷上看,张松林是个典型的“领导身边人”,当过市政府秘书,后来平步青云做到副市长,分管开发区和招商引资。

秘书出身的干部,通常都有极强的“背景意识”,做事不会太莽撞,尤其是在土地出让这种敏感问题上。

他们很清楚,有些红线不能踩,有些人不能惹。

可张松林偏偏被举报了,而且举报信还被巡视组专门点了名。

这说明什么

要么他確实踩了不该踩的线,动了不该动的利益。

要么……他在替別人背锅,或者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

郑仪翻到最后一页,发现考察报告是三个月前提交的。

这说明什么

三个月里,情况很可能已经变了。

郑仪拿起內线电话。

“小朱,帮我把临州市最近半年的《舆情周报》都调出来。”

半小时后,郑仪的办公桌上多了一沓列印好的资料。

他快速翻阅著,突然在第三页停住了。

《临州开发区d-09地块流拍爭议》。

一则不起眼的新闻报导:临州市土地交易中心公告称,d-09地块因未达底价流拍,但有竞买人质疑程序违规……

郑仪继续翻找,很快又发现一条关联消息:

“知情人士透露,该地块原计划由天宸置业开发,但最终因故未能成交……”

天宸置业

郑仪眯起眼睛。

这个名字他有印象,东海集团旗下地產公司的子公司,去年参与过临州港扩建工程的配套住宅开发。

线索逐渐明晰起来。

张松林在临州开发区任职期间,可能参与了某宗与东海集团有关的土地交易,后来交易出了问题,有人举报他违规,而巡视组將这个问题反馈到了组织部。

现在,他想升常务副市长,但组织部卡住了。

为什么

因为这件事背后可能牵扯到东海集团利益输送的问题,而东海集团刚刚被查,在这个敏感节点,组织部自然不敢贸然提拔一个被举报过的干部。

郑仪合上文件,若有所思地望向窗外。

张松林是个“问题干部”,但问题到底有多大

是个人行为,还是有人指使

东海集团的案子已经结了,徐敬亭认罪伏法,为什么还有人紧咬不放

临州市委书记是谁的人

方副书记又为什么力挺张松林

所有这些疑问,都需要他进一步调查。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

严明把这份材料標註为“重点关注”,绝不是偶然。

这是在考验他——看他能不能看出其中的门道,看他敢不敢碰这个烫手山芋,看他的立场究竟在哪一边。

郑仪不急,他有的是耐心。

李处长带队去临州调研班子换届情况,名义上是例行考察,实际上就是要亲自確认张松林的问题到底有多大,是有人故意整他,还是真有问题压不住。

在组织部这样的核心部门,很多时候,“急”反而容易犯错。

位置越高,动作越要稳。

郑仪把张松林的考察材料放回抽屉,锁好,然后拿起桌上另一份文件。

这是省委党校进修班的学员名单,王振国让他“重点关注”的人,就在这批年轻干部里。

“既要盯住旧帐,也要布局未来。”

这是王振国的风格,一边处理东海集团案子的遗留问题,一边开始为下一届班子的梯队建设做准备。

郑仪的指尖在党校青干班名单上缓缓滑过,忽然在一行信息上停住。

“林鹤鸣,39岁,明州市青云县县委副书记(正科级)”

县委副书记,但只是正科级

这个反常的“高职低配”引起了郑仪的注意。

在现行的干部级別体系中,县委副书记正常情况下应该是副处级,但林鹤鸣却以正科级的身份担任这个职位,这意味著什么

郑仪调出此人的材料,细看了起来。

两年前明州出过群体事件,青云县开发区征地引发村民衝突,死了人。

当时的县委副书记被火线免职,但市里一时找不到人接手这个烂摊子,就把时任县府办主任的林鹤鸣临时提上来救火。

名义上是县委副书记,但没给提副处,纯粹是让他去堵枪眼的。

郑仪眯起眼,盯著材料看了很久。

“背锅的......”

他心里隱约有了判断,隨后翻出林鹤鸣的详细档案。

39岁,农大毕业,在青云县农业局起步,后来调到县府办,一步步熬到县府办主任,原本是標准的“本土派”仕途轨跡。

但两年前那场变故,

最新小说: 五零香江豪门生存法则 真灵路 两界:别叫我邪魔! 斗罗:重生弗兰德,截胡柳二龙 灵武神王 高武:我很宅 仙武大明,开局成为鬼修锦衣卫 诸天旅游家 封神之铁血艳影 大明海盗之七星宝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