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国潮1980 > 第五百七十五章 年景

第五百七十五章 年景(3 / 4)

塌子。

    最后在蒜臼子又捣了蒜汁,倒上酱油醋,完美!

    就这份刚出锅的萝卜糊塌子,他信心满满的给康述德端了过去,满屋飘散的都是香味。

    果不其然,老爷子一看就夸上了。

    “嗯,还真有个干勤行的样儿。你这饭庄经理是不白当啊,我在屋里早就闻见小厨房飘过来的香味了……”

    等到拿起筷子一尝之后,更是挑大拇指。

    “行,色香味俱全,不是样子货,这萝卜丝饼挺好吃。”

    宁卫民那叫一个美,但他错就错在,不该得意忘形,暴露了跳脱的本性。

    他居然义正言辞的纠正。

    “老爷子,这不是萝卜丝饼,是糊塌子。我是拿萝卜代替了西葫芦做的。”

    跟着又卖力的讨好。

    “怎么样?是不是觉得特香。冬天吃糊塌子,您还没有过吧?也就是您徒弟我,才有这样的创意。您看,外头的树枝光秃秃的,大雪纷飞,咱窗户都冻出冰花来了,这样的酷寒天气。您能吃着夏天的糊塌子,多福气啊!要搁以前,就是紫禁城里的皇上也没这福气啊!”

    这么臭显摆,那他还不是自找没趣吗?

    谁是师父啊?是不是?

    只见老爷子乐不津儿的“嘿嘿”一声,“行啊,你居然跟我抠上字眼儿了?”

    跟着转眼之间,就把宁卫民问住了。

    “那我倒要问问你,什么是糊塌子?这个糊,应该是哪个字?”

    愣了半晌,宁卫民才不那么自信的说,“那不就是一个米字旁一个胡来的胡吗?”

    这话差点没让老爷子笑掉了大牙。

    “你可真是张口就来啊!真是这么简单的话,难道我还会开口问你?”

    宁卫民倒也光棍。

    “行了,老爷子您就别挤兑人了。不是我不明白您老自有深意,而是我太了解您了,既然明知道我已经让您抓住话柄了。那我还反抗什么啊?在您这如来佛面前,我就是孙猴儿,越耍小聪明,最后越丢人。那还不如主动老老实实的趴下,您省了力气,我还能长点学问。只要您不把我压在五指山下,我就念您的好。”

    这下老爷子是真乐了。

    “你小子,没去天桥撂地儿还真可惜这张嘴啊。行,就冲你这么有自知之明,今儿又有孝心,给我做了顿饭。我就再给你说一段儿。让你明白明白。”

    “说起这糊塌子啊,你说的那个字儿,确实是京城人熟知的。但不对。因为糊塌子就只能用西葫芦,不能用其他的蔬菜。你想啊,你说这个‘糊’字儿什么意思?不就是打成面糊在铛上塌成饼,那跟西葫芦有什么关系?应该写葫芦的‘葫’才对呀!”

    “而要说是描述烹饪技巧呢,用‘摊’显然更正确。过去,我也听有人说应该是‘火’和‘乎’的‘烀’字,那也不对。因为那个字儿指的是在火炉里头烤,烀白薯才是正字哪。那真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宋先生告诉过我,说这种吃食原来是用‘瓠(hu)子’作原料的。”

    “瓠即指瓠瓜而言,学名‘扁蒲’,俗名‘瓠子’,又叫‘夜开花’。原产于阿非利加州,也就是现在说的非洲,这东西不耐寒,我国南方普遍栽培,开白花,嫩果如丝瓜,长圆筒形,绿白色如葫芦。”

    “北方人用瓠子做菜,还得从明朝在京建都说起。明成祖朱棣,称帝前封为燕王,民间说的‘燕王扫北’的故事,说的就是他。咱们昌平,十三陵中的长陵,就是他的陵寝。朱棣从金陵迁都京城而定都,国号永乐。在朱棣迁都过程中,强迫江南部分地区的庶农,随他一同北迁。同时有相当一部分官兵家属也随军进入京城地区而定居。”

    “但生活习惯不会改变。夏季人们喜吃自种的瓠瓜,或

最新小说: 穿成冷宫弃妃,我在后宫开小卖部 直播反串:我一笑倾城,掰弯全网 人到中年,我的收入能随机倍增 绝对权力 平妻?狗都不当,满塘大佬不香嘛 继兄宠我掌心娇,亲哥红眼悔断肠 箱子里的战锤40K 穿书八零:我在海岛搞科研 重生后女帝拿了美强惨剧本 从宠物店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