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使用阅读器看千万本小说,完全无广告!我两战就消灭了东土三十多万,超过了东土叛军的一半。百果省的军队已经攻下了藤冲省,很快就要向华思义的老巢木阳省进军。华思义不赶快逃回去就是傻子。现在明扬镇的朝廷部队正在等待兵部的命令,是继续追击,还是转道消灭南岭的叛军。”
“你呢?你怎么说要考虑是不是一直打到东土去?”华樱没有问何伯爵为什么不遵守皇命。何伯爵不遵皇命是众所周知的。何伯爵不喜欢战争,三胜蒙匈杀人也不多,宣布关外府中立更是把朝廷视若无物,平叛也是以招降为主,喊出的口号也完全没有得到朝廷的同意。
何伯爵很郑重地点点头:“是的,我就是在考虑。首先,我收纳了大量降兵。我说过要保证他们的安全的。如果我不打到东土,彻底消灭华思义,他们以后的安全得不到充分的保证,我以后再说什么都没有用了。其次,我也有我的麻烦。我的部队战斗力强,但物资消耗太快太大,这里离关外府太远,我一时难以得到足够的补充。另外,南岭方面我也插手了。我的部队太少,吸收的降兵也暂时没有什么战斗力。因此我现在很矛盾。”
“何大将军,那你现在打算怎么办?”
“就是没有想好啊!我吸收的降兵也必须整顿一下,适应一下我的军令和战法,否则我是不敢派他们出去的。不过这些话你回去后没必要告诉皇上。我没拿定主意,告诉他们没什么用。再说,朝廷之中还有奸细,军情很容易泄露出去。”
“什么?还有奸细?”
“公主,你以为奸细是那么好抓完的吗?华思义和华思礼经营了多年,奸细是培养了不少的。其中有的是死心踏地跟着叛乱,更多的是两头卖好。有的人以前收了叛党的东西,也不得不把消息泄露出去。华思义和华思礼一下子死了他们当然很可能就没有事了。他们很矛盾。一方面希望叛党马上死了,一方面又担心叛党把他们供出来,不得不暗中为叛党卖力。叛党的人不仅仅在朝廷中,还有很多散落在民间。我有足够的理由确认,太平关以前的周兰山,现在的潘杰是华思义的人,而遍及天下的罗字号是华思礼的产业。”
华樱的嘴张得大大的,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潘杰才到太平关不久,但以前的周兰山可是在太平关好多年,政王爷还没到太平关的时候就在那里了。光是太平关就布置了那么久,其他地方更是难以想象。罗字号遍及天下,很多达官贵族都从中受到好处,也就抓住了那些人的短处。过了一会儿,华樱终于平复过来:“何伯爵,你怎么不报告朝廷,把他们一网打尽!”
何伯爵苦笑一声:“一网打尽?可能吗?他们牵连甚广,朝廷中本来就有奸细,报告上去是很难打尽的。我在外面可能不在乎任何人,但是我怎么把消息报上去?这中间就可能会出现无数的意外。只要他们知道消息,就会铤而走险,造成社会更大的动荡。还有,这其中很多人都是无辜的,或者罪不至死,要是朝廷去查,会出现什么结果?”
何伯爵用不着说明白,华樱也知道了。华樱在某些方面还是小女孩,但家庭使她在某些方面异常成熟。她到京城之后,学习了一下历史,还看了一些宫廷秘史,太后也偶尔在交谈中提点她,她的进步是很快的。在这贪官污吏横行的时代,真正的罪犯可能没有抓住,喂肥了一些贪官,抓到的是一些小鱼,株连了很多无辜百姓。这是没办法的事,朝廷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过一个,实际上却造成了冤死上万,大鱼脱网。华樱沉默了一会儿,低声说:“那就没有办法了?”
何伯爵起身看着窗外,淡淡地说:“只要把幕后人物解决了,果是太平时期,还可以从小人物开始,而现在这种情况,必须先捉大鱼!小鱼放几个也无关紧要。”
“何大将军,你认为朝廷会怎么做?”
“不好说。我对皇上了解不够。不过我猜想,朝廷不会马上追击华思义。”
“为什么?”
“朝廷多半要先保住中都五省,南岭叛军还占据着镇山省大半。朝廷也不知道我的安排。我派去镇山省的人今天才出发,也没有经过京城,我也不会告诉朝廷。我派去的人也只有一个团,人数太少,也很难迅速扭转局面。他们行军需要时间,我不希望泄露军情,所以这些你最好不要告诉朝廷。”
“我知道了!何大将军,你放心!我是不会说出去的!其实,你也没必要告诉我这么多。”
“公主,有些事情我不想瞒你!当然也有些我不会对你说明。见到你,我想到了一件事。我这里收缴了一些朝廷官军抢劫的财物。我说过打算交给政王爷,以后由政王爷主持战后重建。这件事事先没有给政王爷说一声,希望你能帮忙说一声。”
“何大将军,为了天下百姓的事情,我父王应该会答应的。不过王爷一般在封地一方,不能随便离开的。我只能转告,无法给你确切的答复。”
“公主,我可以理解。你放心,到时我会让皇上答应由政王爷来主持的。公事说完,你休息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