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清跟其他几个师弟商量了一下,可是大家都还是没有更好的答案。book.//何护法说的确实有道理,但是还是无法让他们完全放下多年的执着。悟清想不明白,就跟其他人打了招呼,到关外府去了。在关外府,刘健在寺庙里呆过多年,对佛法了解比较多。悟清想问一下刘健的看法。如果没有信服的答案,他也不会回普渡寺,他会留下来,尽量保护何伯爵的安全,但不会结束何伯爵让他杀人的命令。如果何伯爵一定要下这样的命令,他或许会选择提前去见佛祖。
悟清很快就到了关外府府衙,见到了刘健。
刘健以为悟清是来传达何伯爵的命令的,连忙热情地招呼:“师叔(在佛门的辈分,刘健应该叫悟清师叔),请坐。不知道何伯爵要我做什么?”
“阿弥陀佛,刘大人,何护法没说做什么。这次是贫僧自己的意思来找你问问。”
“师叔想问什么?我知无不言。”
悟清把山本太郎的事情说了一遍,最后说:“刘大人,贫僧在普渡寺受戒,主要是练武,很少研读经文,对佛法不怎么熟悉。我知道你以前专门是学经的,你能给我解说一下吗?”
“师叔,何伯爵虽然成为了佛门的山门护法,但本质不是佛门中人,当然不能用佛门的眼光去看待他。**大师临终前跟何伯爵的谈话你清楚吧?”
“阿弥陀佛!不很清楚,只知道大概。你知道的,当时我们师兄弟都在门外。”
刘健就详细讲了一下当时的经过,当时谈话的时间就不长,刘健还记忆犹新。刘健说:“**大师知道何伯爵根本不会修佛法,证得果位更知道了过去未来,仍然要把山门护法传给何伯爵,当然不是随便的。假如**大师把山门护法传给其他人,你说能挡得住山本太郎吗?”
“阿弥陀佛!不能。”
“佛门以行善为本,何伯爵哪一件事不是真正的大善?印刷术让佛门有了收入,更方便佛法传承;杀死山本太郎,避免了佛门灾难;就说这次地震,如果不是何伯爵派人救灾,灾区的佛门弟子会怎么样?”
悟清说不出话来。
刘健又说:“我在佛门几年,也知道三百年前,佛门支持太祖建国。当初的佛门弟子死伤惨重,就是因为不能大开杀戒,后来迫不得已改变了这一做法。这些人最后大多进入了普渡寺,仍然是人人敬仰的高僧,圆寂后进入最高的佛塔。佛门的戒律是不杀无辜之人,是为了让弟子能修心养性。何伯爵的话说得好,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身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大师听此顿悟,证得果位。我的理解是,只要能保持善心、清净心,就可以不计较任何戒律!”
顿了一下,刘健继续说:“在佛家,有一个菩萨,功劳甚大,却始终不能成佛,甘愿进入地狱。那是他有无边的佛法,能保证自己的安全。从佛门来说,他是光明磊落的;从恶鬼来说,他是不是光明磊落的呢?再说,第一代山门护法收留僧人,收藏佛门经典,或藏之密室,或藏于深山,从当时的朝廷来说,这是不是光明磊落呢?”
悟清知道刘健说的是地藏王菩萨。佛门中人,没有人不敬仰这个身在地狱的菩萨。悟清双手合什:“阿弥陀佛!善哉善哉!何护法之行,实乃另门菩萨!小僧知错了!”
悟清回到伯爵府,把刘健的话对师弟们说了一遍。大家不再质疑何护法的做法。现在地震已经过去,何伯爵以前就要求制作大量火药的,现在就可以去制作了,不要到时何护法要用的时候不够用。
二十年前,有很多鬼方人到东土劫掠,文定国率兵平寇,杀人无数。从此,鬼方人就改变了对大华的策略,不再明目张胆地劫掠。义王到东土后,积极跟鬼方联系,偷偷跟鬼方做生意,并收留了许多鬼方浪人。山本太郎挑战大华武林,也有义王的推动在内。
山本太郎来到关外府寻仇,最清楚的就是东土的人。滕俊飞死的消息,何伯爵成为佛门山门护法的消息,就是东土的人说给山本太郎听的。东土的人希望山本太郎杀死何伯爵,这个希望还是落空了。东土传了消息给潘杰。潘杰就留心山本太郎来到关外府的消息。
山本太郎是什么人?武功之高,大华无可匹敌的高手,根本不会让一般人有意接近。他出关之后就听到来到大华,第一站是东土,从义王那里知道了消息。山本太郎直接到了关外府,却听到了不同的消息,他要调查真相当然就会随便找人,不会听有意接近他的人说。他通过各种方式,在太平关了解了三天,确定了何伯爵所言不假。
潘杰没有办法接近山本太郎,当然就不清楚他的行动。潘杰的身份也不合适到关外府随便走动,就叫顾尚全一定要注意,并调查情况。
顾尚全是最烦恼的。要是何伯爵死了,何伯爵的侍卫也死了,顾尚全是非常高兴的。现在关外府何伯爵的人很少,他趁乱就可以获得何伯爵的发明资料,就能立下大功。如果何伯爵死了,侍卫没有死,他也没有办法进入伯爵府取得资料,还要担心自己说出义王的秘密的消息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