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勇也完成作业出来了。,何伯爵就先把小勇的作业检查了。然后让他们休息一会儿,再准备讲一些新的。现在有空,就多讲一些,以后有时事情多了,就只能少讲甚至不讲。
何伯爵没能悠闲几天,新的情况又出现了。
橡胶生产出一部分,可以做胶鞋了。胶鞋没有按照上个时空的方式,那样的机器要复杂得多,目前不能大量制作,何伯爵也就没有考虑。只要是一考虑,相关问题就太多了。建厂房,制造机器,动力,人员,每一样都不是很快就能办到的。工匠不多了,灾区需要大量的钢材和动力用的柴油。何伯爵也是捉襟见肘。何伯爵简化了方式,把布鞋的鞋面和橡胶鞋底用结实的线缝合起来。鞋面也尽量采用胶鞋的方式,有鞋带,鞋就可松可紧。这其实不算是胶鞋,只能算是胶底鞋。
何伯爵要求加工厂把橡胶做成鞋底后,就想甩手了。忽然何伯爵又犹豫了。这是一个说来简单做起来麻烦的东西。这个时空对于胶底鞋的认识,还是只有何伯爵最深。如果是按照普通布鞋那样缝合,就会出现一些问题。上个时空,何伯爵去补鞋的时候,就问过补鞋的师傅,为什么要从鞋底的侧面穿针。补鞋的师傅告诉他,如果直接上下穿透,就有几个毛病。一是容易浸水,雨天地面的水会沿着针孔浸进鞋内。穿打湿的鞋人当然就容易生病。二是缝合的线容易磨断,鞋底和鞋面就分家了。何伯爵好奇地问,为什么布鞋不从侧面缝合呢?补鞋的师傅没有回答他。他自己回去看了,才明白布鞋从侧面缝合很不容易。布鞋又称千层底,非常绵实,用机器拉鞋底经常断针。布鞋鞋底的线也会磨断,但布鞋和麻线基本是同类,线头磨断了也不容易滑出来。
鞋的缝合还需要一些特制的刀和针。这些不是太难,只要何伯爵给出模型或简单的图样,加工厂就能做出来。人呢?是专门招人还是临时找人?目前的产量只计划特战队才有,或者他的侍卫可以特别照顾有,用不了多少人。可是以后橡胶的产能是会提高的。那时普通士兵都可以有胶底鞋,特战队就要升级做皮鞋。最初何伯爵是打算利用府里的妇女的,现在那些妇女忙着钉纽扣。何伯爵考虑了一下,还是决定招人。不过这次不招一般人。黄铁牛的叔叔年纪不大,打猎受伤后成了残疾,行动不便,以前还做过粉笔、羽毛笔,到落马坑后基本上就无事可做了。他完全可以做鞋。同样的其他有类似的残疾人,只要手稳,有一定的力气,就可以制作。残疾人完全靠家人养活,一般很自卑。要是能给他们找些活做,无疑是一个好办法。
何伯爵立刻让人去找刘健,筛选几个残疾人送到伯爵府。何伯爵本人就手把手教黄铁牛的叔叔把鞋缝合起来。何伯爵不可能长时间做鞋,以后就让黄铁牛的叔叔做工头,专门负责。
一件事没完,新的事又来了。冬天来了,不光是何伯爵要给在外的将士做衣服,各家各户都在给家人做衣服。前段时间也有商人将大量布匹运进灾区,造成了百胜省的布匹不足。马超和姚顺德采购到的布匹还不够做八千套衣服,棉衣还没有考虑。采购是在继续进行,需要时间,也不知道能不能接续上。听说何伯爵大量采购,急需布匹,有些人将仅有布匹提高到吓人的价格;有的百姓也听说何伯爵采购是为了给出去救灾的将士做衣服,无偿地拿出家中的布匹,交到官府,请转交何伯爵;有的把本来为家人准备的新衣服也送来了。
正在大家焦虑的时候,龚德胜传回消息,西域将运来大量的棉花和一些布匹。西域是大华最主要的棉花产地。全国近七成的棉花出自西域。西域本地的商人不多,一般是外地商人到西域去采购棉花。为了获得最大的利润,外地商人把价钱压得比较低,也主要收购交通方便的地方的棉花,交通不便的就不去,以致于西域每年都有大量棉花和布匹积压。西域这次接到隔雪省需要大量物资的消息,本地商人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大商团。一些人带少量货物打前站,到隔雪省去联系,一些人在家乡大量收购各种物资。到隔雪省的人还没到灾区,就听说了可以直接运到百胜省。只要价钱合适,几百万的物资何伯爵完全可以吃下。何伯爵的名声也早已通过商人传到了西域,西域人对何伯爵也很信服,当然传书回去后面的货物就直接送到百胜省。
有了西域的货源,何伯爵当然拒绝采购高价的商品,也让人谢绝了百姓的好意。百姓的布匹可以收,必须拿钱;百姓的衣服坚决不收,何伯爵做的衣服是作为军装发放的。虽然布料的颜色一时无法统一,式样必须统一。
听说西域的货源即将到达,本地商人中准备大赚一笔的梦想彻底破灭,他们立即把价钱降低,请求马超收购。马超不再收购他们的布匹了。不过马超可没有何伯爵那么大的脾气,很委婉地告诉他们,军装要尽量统一颜色,他们的布匹颜色各异,不好处理;西域运来的货太多,要是不完全吃下,会使何伯爵在西域商人面前丢了面子;要完全吃下,就要准备大量的资金。不要看何伯爵的钱多,这段时间花钱也太多了。
那些企图高价卖布的商家,跟着又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不知道是谁把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