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定国为难了。(book./)在京城治疗那么久,没有丝毫起色,御医也只能提议请赵青山出手。这近一个月的治疗,文定国也觉得舒服多了,虽然还是只能勉强站起来,没有人扶住就无法行走。如果回京了,还能得到很好的治疗吗?就说针灸,很多人都会。可是赵青山功力深厚,经验丰富,同时还要人协助推宫活血。京城容易找到这样的人才吗?那些御医会用针,会用药,技术与赵青山就不是一个档次;御医中没有人练武,用内功推宫活血更是不可能。如果找其他高手帮忙,可是内功深厚的不一定就懂医术,一不合适,说不定还会加重病情。再说最简单的药浴,京城有这样的铁桶吗?药浴有这样方便吗?这已经是初冬了,文定国已经年迈,是受不得寒了。
再说,文府拿不出那么多钱来治病,赵青山也没有断他的药,还是一如既往每天给他治疗。没有赵青山,文定国的病不太可能有起色。文定国知道,赵青山是不会丢下灾区的伤病员去京城的。虽然地震过去了一个多月,灾区的伤员很多都已经痊愈了,剩下的伤员已经不是太多。赵青山在闲聊的时候说过,他已经定居关外府,只要不是有关大义的事情,他不会离开关外府。他文定国就能代表大义吗?
或者在有的人眼里是这样的,但文定国清楚,至少赵青山没有把他看在眼里。百胜省所有的救灾人员和隔雪省的百万灾民对他的尊敬远远比不上何伯爵。他文定国在三十多年前出征蒙匈杀人遍野,以及后来指挥打退鬼方来袭,最多维护了大华的安定,却耗费无数,把大华拖得一穷二白,将士也损失惨重,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创伤。何伯爵三次完胜蒙匈,杀人不多,却没有一个将士死亡,最多有点不伤大雅的小伤,没有任何后遗症,还创造了大量财富。除此而外,何伯爵还给百姓带来了富裕,带来了希望。相比何伯爵,文定国还算是大华的军神吗?
朝廷是不会轻易传召赵青山这样的江湖人的。同样,赵青山也不愿意接受朝廷的传召。身在朝廷,或许名声好听一些,地位高一些,却没有了自由。江湖人最推崇的就是自由。古人说,伴君如伴虎。江湖人是不能忍受太多约束的。人人都喜欢的钱,赵青山在民间能挣到的钱也比御医多无数倍。虽说朝廷至高无上,可是只要普通百姓没有违反大华律法,完全可以不接受朝廷的传召。如果朝廷执意传召,就可能造成官逼民反。特别是江湖人士。所以历朝历代对江湖人士是很防范的。
文定国采取了“拖”字诀。朝廷还只是希望他回京城养病,而不是强制他马上回京城。他可是病人啊!他还需要治疗!他不好向赵青山提出离开。按照常理,治病不管效果如何,只要没有死人,没有用错药,诊金和药费是不能少的。在治疗之前,赵青山就说过了,最多保他两年的活命,还要在安心休养的情况下。药费也是贵得要命。赵青山没有说治疗结束,大家也没有算账。如果真要离开,这账是应该结的。就算治疗没有结束,各种费用也不低,没有五千两提都不要提。文定国冷冷地对传令的太监说,没有钱,无法结账,不能走人。他文定国也算是叱咤风云一辈子,赖账是丢不起人的。太监有点不信,文定国会没有钱。文定国告诉他,本来是来看一下,合适就让赵青山进京给他医治,带的钱就不太多。钱多,也是很难运输的。没想到,赵青山不会进京;也没想到,需要的钱要那么多。文家已经打算卖房子了。
传话的太监就直接问了赵青山,文定国已经的治疗需要多少钱。赵青山可不管是什么人,狮子大张口,几算几算,说要八千两,一些零头就算了。赵青山也把药的来源和珍贵再讲了一遍,已经用了多少药,做过了哪些治疗,让太监明白他不是漫天要价。太监也问赵青山,愿意进京吗?赵青山呵呵一笑,赵青山的名气不是才出来两三年,朝廷为什么以前不征召他?他也不能丢下灾区的伤病员不管。太监只好悻悻地离开了。
十月初七,文定国从赵青山那里拿到了轮椅。有了轮椅,活动确实方便了许多。坐在轮椅上,只要地势平坦,他可以独自移动。当然目前的灾区地面不够平坦,这也没什么,两个没有练武的儿子也可以比较轻松地让他出去透风了。轮椅还有一辆,说是给文勇强准备的。除轮椅外,还有一把气枪和相应的使用方法说明。文定国可以肯定不是小武说的,小武也许刚回到了何伯爵那里,没有那么快就制作并送到了这里。赵青山把何伯爵的信也拿给了文定国看。信上说得很清楚,是刘智升的小儿子提出来,何伯爵才制作的。何伯爵拿给他父子使用,没提钱的事。文定国知道,这个人情自己欠定了。看轮椅的轮子,那种材料只有何伯爵才拿得出来。到隔雪省经商的那些商人是怎么吃亏的,起初大家都不明白。明明几辆马车一起,何伯爵的马车畅通无阻,商人的马车却被挡下来。一些不愿接受罚款的商人提出了质疑,后来隔雪省官府才透露了答案。众人才明白了。那些商人也知道胶质车轮的好处,不说可以冒充何伯爵的马车偷税漏税,就是轻便、耐磨,也让大家想使用,可是无论问到谁,都是无法帮忙。伯爵府,大家都不用去了,谁不知道一般人根本不要想进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