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思勋又开始了新的奏请:“皇上,传单一事,尚提到太子。book.网臣斗胆上奏请立太子。”郑思勋要是不知道太后发怒,还是不敢提的。当年华存孝刚满十八岁,就有人提出,皇上理也不理,后来那个人就因小事离开了朝堂,再也没有出现在大家的视线中,最后郁郁而死。
在皇上心里,他对华存孝是心存内疚的。裕皇后得失心疯,随后在冷宫去世,其中有很多疑点。可是为了皇家颜面,为了不把事情闹大,一切都掩盖了起来。华存孝最近的所作所为,确实颇得民心,是最好的继承人人选。相反的华存悌,每天游手好闲,去年到北疆去还与华存恩一起闯了大祸,所幸没有流传开来。可是立华存孝为太子,皇后一定是不高兴的。每天从早到晚皇宫内都会鸡飞狗跳。皇上也很为难,但是问题不解决,他也过不了太后那一关。他只能把这事交给大臣们讨论。如果大家的意见一致,皇上就可以推卸责任。皇上说:“朕即位以来,皇子年幼,朕思他们应该慢慢成长,然后考察心性能力,择一而为太子。然政务太多,夙兴夜寐,一时就忘了,以致酿成大祸。现在朕请诸位爱卿,考虑太子人选。”
郑思勋马上说:“皇上,大皇子仁德爱民,以前就捐资办学,深得百姓拥护。这地震之后派人救灾,还大力发动募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臣建议立大皇子为太子。”
“臣反对!”冯志连忙说,“自古以来,立嫡立长。二皇子才是正宗的嫡长子,臣提议立二皇子为太子。”开玩笑,要是华存孝成了太子,以后再成为皇上,冯家还有活路吗?这年头,当官的哪个是干净的?贪污、受贿、枉法、巧取豪夺,欺男霸女,什么事没有?当今皇上软弱,自命仁德,很多事都没有查处。可是以后大皇子怎么做谁说得清?大皇子本来就对冯皇后不满。
“大皇子的母亲是皇上的结发之妻,才是正宗的嫡长子。”
“众所周知,冯皇后是皇后,大皇子生母过世,大皇子过继,仍是嫡子。大皇子一直不愿意过继到冯皇后名下,自然不能算是嫡子;还口吐脏语,此为不孝不敬,有何仁德可言?”
“裕皇后是正宗名正言顺的皇后,冯皇后算是扶正。正牌皇后的皇子当然是嫡子。当年裕皇后过世,大皇子过度悲痛,失礼之处,可以理解。”
“算了,嫡庶之分就不要争了!华存孝也是嫡子。”皇上听得头都大了。华存孝自去年三月开始每天给太后、皇后、贵妃请安,太后对华存孝的爱护是很明显的。要是直接去掉华存孝的继承权,太后那里他是无法交代的。
“皇上,传单一事,让朝廷很是被动。照传单所言,大皇子是最大获利者。臣怀疑传单一事,跟大皇子脱不了干系,也跟支持大皇子的人脱不了干系。如果属实,这是逼宫!一己之念,挑动全国百姓。这种人如何能登大宝?如何能治理好国家?”冯志就像疯子,马上转移了进攻方向。
“皇上,传单一事,与臣绝无干系!臣肯定与大皇子也没有关系!皇上可以明察。有人用猜测代表事实,这本身就是无理取闹!如果要猜测,臣还可以说是有人故意陷害,挑拨皇上父子关系!其心何其歹毒?其人当诛!臣认为,写传单的人用心是好的,只是采取了不恰当的方法,造成了朝廷被动。”郑思勋振振有词。
其他人都不好插嘴。这两个都是大员,得罪了哪个都不好。在小问题上可以发言支持,这种大事情还是暂时不要发言了。本来以为冯志会彻底倒下,离开朝堂,可是只是受到了一点小处分。圣眷正隆啊!
传单的事,皇上很是冒火。要是没有传单,他就不会受到皇太后的责骂,更不会有威胁他皇位的事情。皇上有什么?权力!有了权力才有一切!传单意在推起华存孝,目的是什么?
范仲达得到了尚书一职,对郑思勋的感激是肯定的,这时终于站出来:“皇上,传单一事,还没有查出结果来,也就暂时不提。”
皇上只好说:“好吧!暂时就不要说这件事了。詹爱卿,这事礼部应该负主要责任,你的意见是什么?”
“皇上,自古以来,立太子有立嫡立长,还有立贤。”詹崇文的话,好像没有偏向谁,大家也都知道是偏向了华存孝。
“皇上,这完全有可能是大皇子故作姿态,收买民心!他一计不成,又生一计,计计逼宫!二皇子错而能改,就算贤良。古人谓,错而能改,善莫大焉。二皇子友爱兄弟,也是仁德。二皇子什么都没做,也没有证据说二皇子不仁德。二皇子什么都不做,这是成熟,是深沉。”冯志可不会退缩。
“皇上,臣认为,有些事情没有查清楚,就不好说。太子要立,这是大事,不能过急,可以从缓。可以让两位皇子尝试一下政务,看看他们之间谁更适合将来做皇上。”詹崇文建议。
“臣附议!”基本所有的大臣都支持这个建议。
“两个皇子从来没有接触过政务,这样不太好吧?”皇上还是犹豫。
“皇上,不一定要他们上朝直接参与政事,可以先锻炼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