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到来时,城楼也产生了巨大的震动,旁边的侍卫已经站不稳了,躺椅也剧烈地摇动,就是没有翻转来,文定国想站起来最初也没有成功。(book./)两个侍卫很快反应过来,扶住了躺椅,使躺椅的摇动稍微缓了些,文定国才站起来。文定国两步攀住城墙的垛口,感应着地震的方向。何伯爵没有说错,隔雪省!看样子是迎风府!这里的震动都这么大,震中应该不会留下多少房屋。如果是深夜,死亡人数不会低于十万!幸好是白天,每个人都是清醒的,多数人都在外面干活,伤亡应该要小得多。即使如此,死亡的人数应该不会低于一万!
而后期的影响更加深远。房屋倒塌了,人们吃什么?迎风府的庄稼应该多数收割完毕,装进了粮仓,现在也被埋在了废墟里。粮食即使刨出来,倒塌的房屋基本连锅碗等砸坏了,只能吃生的!穿什么?在逃命的当时如果留下,被砸死了就什么也不必考虑了。埋在土里暂时还活着的人也没有办法考虑。可是那些侥幸安全逃脱的人呢?身上的衣物最多只能保证白天天气温暖以及活动的时候,深夜是受不了的。现在已经是中秋过后几天了!住哪里?房屋倒塌得差不多了,即使还勉强立着的,近期也不敢住。
地震之后往往还有一个月左右经常发生余震。迎风府地处平原,连个山洞都没有。这么长的时间,有几个人受得了?另外,药店也倒塌了,没有一点医药,小病小伤也会变成大病重伤,没有外援,等死吧!
北疆做了一定的准备,可是太平关到迎风府,差不多有一千五百里,救援的人和物资要什么时候才能到达?即使日夜兼程到达了,还能救助那么多人吗?这么大的地震,周围两百里基本上都差不多,救援得了吗?去救助的人要生活,马要马料,而这些灾区都无法满足。说不定去的人越多,就有更多的人陷入泥潭。
皇上已经下令,封锁地震的消息,不救援灾区,说是为了避免瘟疫扩散,恐怕不是那么简单吧?自己该怎么做?要说,自己离死已经不远了,可以不在乎皇命,可是自己还有儿孙啊!
文定国一共有五个儿子,有一个丧生在三十年前征讨蒙匈的战役中;一个成了残废,终年躺在**;两个学文也没有什么大的出息,蒙皇上开恩找了一些事情做;还有一个只懂武功,没有军功,也不太精通武略,是禁军总教头。再。文定国的面子大,后人也不能活得太窝囊啊!至少自己不能拖他们的后腿啊!地震已经平息了好一会儿了,文定国还是眺望着迎风府的方向,老泪纵横。
皇上他们离开盛京两天,走了还不到三百里。他们都感受到了大地的愤怒。一些马受惊狂奔,骑马的有少数跌下马来,坐马车的也享受了一阵剧烈的颠簸。出巡的人都明确判断地震在东北方向,也就是京城的方向。走出了两百多里,都还有这么大的震动。如果留在京城,明年的今天会不会就是我们的忌日?如果不是何伯爵做出的判断,北疆传书,说不定全家死完,连上香的人都没有!
大臣们惊慌失措,何惜生是怎么成功判断的?就凭那些异象吗?何惜生从识字开始也才一年多的时间,就在那么多的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哪里还有时间去看那些冷僻的书籍?那些书,普通人想找都不容易找到!
皇上面无血色,难道我真的有什么失德之处?惹来上天的警示?我自认公正勤勉,仁德爱民。即使何伯爵目无尊长,皇子打赌的钱也完全给他了,皇子也受到了处罚!何伯爵还只是罚俸一年!没收专利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效果啊!皇子有点跋扈,这也不是我的过错啊!
太平关也感到了震动,而关外府就很轻微了。相比而言,关内府的震动强烈一些,只有极少数年久失修的房屋倒塌了。由于王勇等人到后,就积极宣传,所有的人基本都是在室外过夜,没有一个人受伤或死亡,只有一些家畜有点损失。所有的百姓都感谢何伯爵。没有何伯爵,伤亡肯定是有的。当然也有部分有钱的人,他们的房屋没有任何损失,认为何伯爵让他们担惊受怕了。
义王也确实接到了消息。在北疆,何伯爵说要地震的消息基本是人人皆知。从八月十九开始,太平关的街头就随时可以看到巡视的捕快和士兵。舞柳和潘杰都在第一时间传回了消息。义王接到消息后也在怀疑,何伯爵真的什么都知道吗?地震发生时,义王所处的位置也感受到了房屋的摇晃。到底是地震本来就不大,还是距震中太远了?不论怎么说,何伯爵的预言都得到了一定的证实。确切的消息就只能等待。
远在南岭的礼王同样接到了消息。他和幕僚一致认为,何伯爵是在想展示“神迹”,收买民心。地震发生的时候,他们也没有任何感觉。当后来得知迎风府地震的消息后,惊讶得说不出话来。这到底是谶语?还是确实具有独到的目光?这个何惜生,到底还懂得些什么?
地震之后,王勇放飞了第一只信鸽,发回了传书,指明了方向,估摸方向,大概是隔雪省的迎风府或向阳省的天沐府,但具体地点还是无法确定,只能肯定受灾最重的地方不是京城。王勇立刻聚齐部队,其他救灾人员也在旁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