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勇和小武两兄弟也同杨建池在一辆马车上。/若两兄弟从离开伯爵府就一言不发。他们也明白了,何伯爵既不阻挡,也不支持,就是把这件事的最后权力交给他们的父母。他们只有回去做父母的工作,求得父母的同意。有那么多的士兵一起去,安全基本可以保证。但是没有人敢打包票。出门在外,意外是没有人能控制的。
在太平关城门,刘智升停下来。小勇和小武就先随侍卫回去。侍卫也需要先回去传达立即取消休假的命令,即使那些已经休假的士兵,也要派人完全通知回来。这一会儿,汪再兴终于追上来了。他也必须赶到政王府,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知道该怎么做。
此时的政王爷还坐在书房内。事也凑巧,百果省的戴相龙让人请何伯爵的运输队帮他送一些干果回老家,去的人刚回来一会儿,运输队的人就来了,说要取消生意,何伯爵要求所有马车完全撤回去。戴相龙就猜测发生了大事。运输队也只有马车离开了,其他相关的留守人员没有离开。戴相龙打听了一下,何伯爵要求上报异常情况,就知道跟这个情况有关。百果省的异常情况也早就报到了他的案头,有人说是祥瑞,有的说是吉兆,也有人说是天降警示,还有人说工程队修路破坏了龙脉。
何伯爵应该没有听到这种说法,否则他会叫工程队先回去,而不是运输队。但是叫运输队全部撤回是什么原因呢?戴相龙想不清楚,还是把异象的消息传到太平关。其他人接到传书,杨建池不在,又怕耽误了大事,实在不好处理,就交给了政王爷。
政王爷看过,先以为是一些普通的奇闻,没放在心上,看到后面的各种猜测,又想到何伯爵突然叫杨建池到落马坑,就知道事情不那么简单了。何伯爵说过,有些事是想了再做,有的事是做了才想,有的事是边做边想。叫杨建池去应该不是无的放矢。政王爷随口一问,才知道何伯爵居然还叫了刘智升和汪再兴。凭他的了解,没有大事何伯爵不可能这么做。何伯爵一向是很忙的,就连女儿的满月酒也没有大宴宾客。何伯爵既然如此兴师动众,必定是了不得的大事。这与百果省的情况有没有联系呢?
这时,尤贵进来,说杨建池、刘智升、汪再兴已经在会客厅等候了。如果没有汪再兴,杨建池和刘智升或许会到他书房来。但是汪再兴来了,书房就不适宜了。书房是绝对的心腹才能进入的地方。
政王爷起身到了会客厅,坐下后。杨建池就开始主动汇报:“政王爷,何伯爵把我们叫去,说最近南方偏东可能有地震。具体地点无法确定,从关内府到隔雪省甚至京都都有可能,周围可能有较大影响,时间在两天后到半个月之内。希望我们做好防灾救灾的准备。他正在做很多准备工作,太平关的改建完全停止,希望我们以后不要怪他违约。”详情当然没有必要说,很多小事他都可以做主。政王爷现在是休养,能减少就减少。
政王爷坐不住了,站了起来:“什么?地震?真的吗?”汪再兴的两腿一软,差点倒下去。
杨建池头也不敢抬:“何伯爵是这么说的。他说有七成把握。”
政王爷又坐下去:“何伯爵还说了什么?”
“何伯爵希望动用太平关的粮食救灾。何伯爵还说了许多具体的操作办法。”
政王爷也明白杨建池为什么没说那些具体的操作:“你们认为怎么样?”
“何伯爵智慧如海,一向也不会夸大其辞,既然这么说,我们就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即使不发生,我们也不会有多少损失;可是一旦发生了,我们就能高效救灾。何伯爵的办法不敢说是完美,至少比我们能想到的要周到得多。我答应了需要北疆做的所有事务。只是是不是需要上报朝廷,还得王爷您拿主意。”
政王爷犹豫一会儿,说:“既然你已经答应了,就依言执行吧!朝廷那里也报上,就加上,异象纷呈,何惜生估计有地震,我相信他的判断。其他的你们看着办吧!”
杨建池等人告退,到了外面的办事厅。何伯爵对政务不熟,可是杨建池是此中老手。可能发生的地点不仅仅在于百胜省境内,离开百胜省到其它城市就需要交入城费,货物还要交税。士兵大队人马是不允许随便进入外境的。何伯爵要派出的救援人员,运出的救灾物资,都要出钱。王勇的部队根本就不能进入隔雪省城池。这就需要相关的公文,说明这些人是政王爷派出的,属于公事。隔雪省才不会留难他们,直接放行。杨建池写好公文,盖上政王爷的王印,交给刘智升。刘智升就回军营去了。汪再兴还不能走,还要听杨建池转达何伯爵的具体安排。汪再兴的衣服也早就湿透了。如此大事,他差点就耽误了。杨建池和刘智升无论谁多说一句,自己的仕途生涯基本就结束了。蔡高华完全是小事,此生已经没有复起指望。只要政王爷一句话,郑家都不一定会帮忙。他硬着头皮听完了所有安排,就慌忙回衙门布置去了。
杨建池挥起大印,在几封传书上盖上,交由负责传书的人。他的心情很沉重。传到百果省和霜林省的传书都不会有多大影响。即使没有地震,何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