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来了,向各位问好之后汇报,矿石含铁量是五成(铁矿含铁量一般是百分之四十到七十五,不过古法炼铁损耗大得多,能炼铁六成就是很好的矿石了),一车矿石大约五百斤铁,再提炼成盔甲用的精铁就只有三百斤。盔甲重量是五十斤,一车矿石就折算六副盔甲。至于加工费的折算,不在他的职责之内。他汇报完就离开了。
矿石折算加工费,就是按矿石的质量定价,何伯爵收购。矿石的价格是很低的。何伯爵也没有压得太狠,给出了十五文钱一斤,一车矿石十五两,还不够一副盔甲的加工费。综合算下来,每副盔甲将近两车铁矿的消耗。这在东土的的估计之中。一个月还不到六十车,确实不算什么。另外前期的还要多些。因为前期盔甲不算南岭的,东土每天就要增添一半的消耗。也就将近三车。这是完全值得的。
陈相贵默算了一下,从八月十五开始计算盔甲和加工费,到现在可以拿到十五副盔甲,消耗近三十车铁矿。上次运来五十车,要是这次不运来的话,真的是接不上。至于以后,就可以心里有数了。
陈相贵提出要看看盔甲。何伯爵是早就有准备的,他叫人早就加工了一百副盔甲。一是集中加工速度快,二是随时要调整加工的种类。何伯爵派人去抱来了盔甲,还说:“陈侯爷,你最好是检查一下。当场验收,质量不过关,包换。不过离开这里,我就不会认账了。”
这样好的盔甲,如果真用刀枪来检查,弄花了算谁的?陈相贵带来的人中有一个精通钢铁的人,他只要看一看,摸一摸,再敲打听听声音,就能判断个**不离十。他在陈相贵示意后,立刻完全检查了一遍,表示没有任何问题。
陈相贵说:“何伯爵是一向讲究信誉的。不过我要回去交差,不得不小心一点。何伯爵别见怪!”
“凡事谨慎是对的。”
“何伯爵,我有一个不情之请。我想去看看你的人是怎样加工的。希望何伯爵能够成全!”
“呵呵,这不行。技术、工艺是我吃饭的本钱,是不会让外人看到的。如果谁要打我的主意,我就不跟他做生意了。”
陈相贵无可奈何,久留无益,就告辞了。有些事他必须尽快把消息传回去。另外,关外府没有青楼,各个少女说不定都跟何伯爵有关系,不要一不小心就惹祸。还是到太平关去,晚上好消遣些。
关外府的高粱收割已经接近尾声。何伯爵的高粱脱粒机也生产了一些。不过目前还只能满足关外府用。关外府现在能买得起的人实在不多,而且脱粒机每年只用几天,实在没必要每家买一台,放在家里生锈,还占地形。没有畜力,也没有用。何伯爵就让人组织脱粒队,每队一人一马一机器,分头出发去帮希望尽快脱粒的百姓百姓,要求仍然是可出钱,可出力。而且明确了出力的时间和方式。九月初一,落马坑到关内府的水泥路将全面动工,需要做的事太多,到时参加就行。这条路已经有部分路段修成了,一直因为庄稼没有收割,要占的地方不能动工,东修一点,西修一点,这次要一鼓作气拿下,动用大量人力,尽量十天内完成。
八月二十六,马超从蒙匈回来了。这一次,他没能做多少生意。因为他这次的主要目的就是考察蒙匈的矿产。马超在边境碰到了放牧的乌塔等人,就知道何伯爵现在定居落马坑了。马超回到落马坑,将多数人带了货物打发回关外府,自己就往何伯爵的府邸来了。
对于何伯爵来说,跟蒙匈做生意既安全,利润又高。蒙匈各部都有可汗的小孩在这里,蒙匈人都得掂量掂量。蒙匈出产的东西在蒙匈的价格不高,而蒙匈需要的一些盐茶之类,只能通过大华进入。据说再往北行,也有人烟。蒙匈的先辈就去探险过。可是路途几千里,有极宽的沙漠。那边的语言也不通。沙漠上没有草木,没有水源,风沙极大,地形经常变化,很容易迷路,也很容易被风沙吞噬。蒙匈探险的先辈出去一千人,回来的不到十人。后辈就再也没打算进入沙漠了。蒙匈往西,绕过大连山山脉,也可以进入大华境内。那边是西域三省。同样有极宽的沙漠。蒙匈早就放弃了。进入大华最好还是从神劈大峡谷经过。做生意就是互通有无,商人就是靠流通商品挣钱。而蒙匈人不善于经营,除了一些小摊贩,没有什么大商人。甚至好多小商人都是多年来流落蒙匈的大华人形成的。而大华,会做生意的人太多。最关键的是,除了北疆,何伯爵不敢肯定任何一个地方有足够的公正。回想上个时空,不要看新闻里天天讲得天花乱坠,事实上,基本上找不到一片净土。政王爷完全忠于朝廷,且不懂经营开发,不能使国家繁荣昌盛。何伯爵对此有点看法,但是对政王爷的公正还是非常钦佩的,此生也不会过分为难。在这种情况下,何伯爵的方针是,立足关外府,大搞开发,辐射北疆,拉拢蒙匈,制约其他地区。大连山的矿产丰富,但开采、运输困难。因此,如果能在蒙匈开采矿产,何伯爵是很愿意投资的。
何伯爵当时也没什么事,听说马超回来了,立刻出门迎接。
可是,马超的汇报没让何伯爵的期望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