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关停留一天,消费就能给太平关带来一笔收入。刘智升问他希望看什么。陈相贵说先看两样,听说何伯爵发明的引水器具比较实用,木阳省虽然干旱不严重,不过能够有合适的引水器具好得多,还可以防止以后干旱;听说太平关有家书坊可以承印各种书籍,速度快,质量好。自从何伯爵全民识字以来,全国各地都有人效仿。他这次前来,就有愿意资助百姓识字的大善人委托,借鉴何伯爵的识字课本,并印刷一些回去。
抗旱器具,刘智升的土地上就有。刘智升的土地紧靠政王爷的封地。政王爷的土地上更多。陈相贵亲自观看了水车和水泵的工作效果,了解了两者的优点和缺点,表示要买一些回去。这可是好东西,转手一卖就是钱啊!本来是计划带毛皮回去,可是东土不算四季如春,至少寒冷的时间很少,程度也比较低,毛皮需求不多,就少带些。这些器具当然比毛皮更有用。到店铺去问,店铺的人说,由于北疆抗旱结束,店里只有少数样品,要多少就可以交了定金,让关外府送多少来。刘智升建议,既然要去关外府,不如就在关外府购买,方便上车。
一行人又去了品味轩书坊。随行的儒生看了对成人和对小孩的识字课本,连呼好。要想改动就很不容易了。打听价钱,计算下来在东土找书坊印刷可能还更高。书坊的库存不多,再打听能拿到书的时间,居然只要五天。既然这样当即决定先购买五万册。儒生又细细翻看,看到拼音,就为难了。书坊的人说,拼音不经过培训是难以推广的,这也是好多地方的人来了却不买的原因。其实几天就可以学会拼音。店员还推荐了字典,也是要会拼音才有用。再看数学课本,那些阿拉伯数字也激起了儒生的兴趣。不过也需要一定的培训。这下麻烦了,定吧,拿回去没有用,不定吧,回去不好交差。好在车队为了及时跟上级联系,带了信鸽(不能使用太平关的信鸽,否则会落到政王爷的眼中)。刘智升也建议,暂时不定,可以先请示,就是上级同意了也可以直接到关外府联系印刷。可是距离太远,即使用飞鸽传书,一个来回也要四天时间。陈相贵是此行的负责人,自己可以灵活决定。
陈相贵又问起印刷术的事情来。他问,书坊能够快速承印大量书籍,是否掌握了新的印刷方法,是否可以转让。他愿意出大价钱。这个问题早就有人问过了,书坊的人也都知道怎么回答。书坊的人说,他们现在是跟何伯爵合作,何伯爵专门负责印刷,他们专门负责销售和承接生意,利润分成。他们也不清楚印刷术的事,就更不要提转让了。要问就去问何伯爵吧!
六月二十七,陈相贵在刘智升的陪同下,到了关外府。要说刘智升作为都督,长时间陪同一个中郎将实在有**份。不过这个中郎将来做的生意实在太大,还有侯爵的身份,特别是要去的地方是关外府,是何伯爵呆的地方。要是一不小心就跟何伯爵发生了摩擦,那就大条了。那次政王爷就是耽误了一会儿工夫,就出了大事。而且这个中郎将的架子大得很,跟何伯爵碰上,十有**要出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