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说,会失去很多“人的东西”
。
例如外放的情绪,比如愉悦的情绪。
-
有一天早上,陆严河洗脸的时候,被镜子里的自己吓了一跳,因为镜子里的他,眼神完全改变了,一丁点少年的英气都没有了,反而像死水一样沉。
怎么会这样
不应该这样吧
他演的不是一个“老狐狸”
啊,他是个年轻人啊,他只是演了一个比较孤僻、独来独往、性格内敛的年轻人啊,怎么会是这种“阅尽千帆、波澜不惊”
的眼神
陆严河捧起冷水,泼自己脸上,又搓了搓自己的脸。
一阵醍醐灌顶般的清冽传遍全身。
不能任由自己继续沉浸在之前的情绪里了。
-
《定风一号》这部谍战片,跟《窃听风暴》在很大程度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电影的最后,是陆严河这个最终找到证据、把温生明抓捕枪毙、获得升职的“反派”
,却因为整个监视过程所经历的事情,带给他内心的摇摆,最终背叛了情报站,选择去做一个正直的人,走正确的路。
但这部电影跟《窃听风暴》不一样的地方在于,片尾,最后揭露了“定风一号”
这个监视行动的真相:温生明的“间谍”
身份,其实是站长捏造的,是为了把温生明搞下台的政治斗争。
所有关于温生明“地下党”
的证据,其实都是站长的捏造和诬陷。
这是一场根本不涉及真正“地下党”
的“情报站内斗”
。
站长捏造和诬陷的材料是假的,但它带给陆严河的刺激、震撼和觉醒,却是真的,它一个年轻人从“内斗”
中获得了精神的觉醒和救赎,选择踏上正确的道路。
-
“人是因为进步而觉醒,也因为觉醒而进步。”
苗月说,“本质上来说,《定风一号》是一个主旋律,但我希望它能讲出一些过去谍战片没有讲到过的东西,所以,改了好几次,最终改成了现在这一稿。”
陆严河明白。
常规的谍战片,尤其是主旋律谍战片,一定是一堆反派里,有一个潜伏的正义者,然后,邪不压正。
《定风一号》则是在这个基础上,用“政治斗争”
的引子去虚构了一个“正义者”
的形象,但这个虚构的“正义者”
形象,其存在的本身,却将一个一开始麻木、只想保全自身的人,渐渐塑造成了一个“正义者”
。
某种程度上,它故事的本质,讲的是一个人从黑夜里看到了一束伪装成太阳的光,它跟着那束光,却真的走向了太阳的故事。
“伪装”
本身的讽刺与“追光”
本身的纯粹,形成鲜明的反差,让讽刺更有反讽意味,让纯粹也更显得珍贵。
-
“所以,你太清楚你要什么了,你只是在反复地掩饰你要什么,这不是一个未觉醒者的眼神。”
陆严河看着镜子里的自己,轻声说道。
“你小心翼翼,甚至唯唯诺诺,你给你塑造了一个生人勿进的表象,就是为了跟情报站的这些人保持距离。”
“你并不是已经经历了很多的事,心中有杀伐果断,你心中充满彷徨、不安,你不是不知道国破山河在,你只是把自己装进了一个套子里,自己蒙蔽双眼,不去看那些苦与难,不去见那些山河,你身上没有袈裟,你只求自保于世。”
“你监视副站长,按时向站长汇报副站长的动态,从站长的口中,你也知道了副站长为什么有那么多奇怪的举动,但是,慢慢的,随着你对副站长的了解越多,你内心深处开始出现一丝摇摆你开始思考一个问题,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
汪彪莫名地紧张了起来。
因为他最近这两天,开始听到陆严河一个人自言自语。
不是一次两次,也不是一小会儿,而是一遍又一遍,像是在催眠自己一样。
陆严河从来没有这样去准备过一个角色。
汪彪不得不赶紧把这个情况跟陈梓妍说了。
陈梓妍也第一时间来了剧组,她别的什么也没说,只说是来看看。
陆严河也什么都没说,我行我素,并没有隐瞒什么。
然后,陈梓妍就现,陆严河竟然开始有意识地改变自己走路的姿势了。
陆严河走路的姿势,变得不那么帅气了。
他给自己准备了一副眼镜,时不时地戴一会儿。
刘毕戈问他,是想要在电影里戴眼镜吗
陆严河摇头,他说,“我只是想要改造一下我自己的个人习惯。”
戴眼镜的人和不戴眼镜的人,眼神其实是有细微的差别的。
陆严河现在是一个非常有镜头感、有明星范儿的人,他的眼神永远有光、有力量,哪怕演一个眼神无光的人,也一样有电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