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电影节开始,票房表现就有了明显的变化。
春节档之后,单日票房长期在2000万到3000万之间徘徊,梦回十年前一般的糟糕。
而五月,荷西电影节上百部影片的放映,数十万外国影迷和上百万的国内影迷,都加入了这场电影节的狂欢。
两个星期的时候,充分展现出了什麽叫做「人多力量大」。
在那之后,电影市场就莫名其妙地被点燃了似的,走进电影院看电影的路人盘忽然又变大了一些,然后,赶上这个暑期档,各种类型的电影让大家对于电影的讨论非常热烈。
「终于不再是之前那种半死不活的样子了,一周都上不了一部有点看头的新片。」
这是很多人的感慨。
「这也是因为各大电影公司这几年被陆严河以小博大的票房看红了眼,都调整了自己的制作策略,开始在之前的大片梦之馀,开始去做中小成本的类型片了,所以,回本压力没有那麽大,不用再精挑细选档期,压在手里不敢上。」
「也不知道九月份会是什麽行情,不知道能不能别崩得太狠。」
大家还是清楚的,过去几个月票房突然一下好起来,有暑期档的BUFF加持。
就在这个时候,灵河忽然官宣,为两部电影定档九月。
一部,是灵河投资丶张哲逸(马来西亚华裔导演)的电影《红舞鞋》。
另一部,是灵河负责国内发行代理的西班牙电影《鬼魅之影》。
前者是剧情片,后者是惊悚片。
尤其是后者,是灵河八月才拿下中国发行代理的电影。这跟陆严河还没有关系,是陈寅做的。
灵河现在在慢慢地开始做国内发行。
陈寅的策略是先用一些「小而美」的外国电影试水。
九月只有一个假期,中秋。
这样的小假期,其实往往不太被电影公司看中。
因为出不了太高的票房。
但是灵河不介意。
因为灵河做的全是预期票房只有1-3亿的电影。
像《红舞鞋》和《鬼魅之影》这样的电影,他们的预期票房甚至只有1000万左右——
只要1000万左右,就可以靠院线票房实现盈利。
当然,这仍然很难。
因为外语片没有中国人熟知的明星,又不是什麽特效大片。
要撬动观众来看电影,其实难度很大。
好在灵河已经有了非常丰富的电影宣传经验。
灵河在这两部电影上面,也没有投入大量的宣传经费和资源。
《红舞鞋》这部电影,灵河全资制作,一共也只花了320万人民币。
这是一部在马来西亚制作丶全马班底的电影。
无论是演员还是制作人员的酬劳,都比中国丶欧美这样的电影制作高地要低很多。
本来,灵河也想为《红舞鞋》送电影节来着。
但是看过片子之后,大家对于这部电影的评价是:不适合电影节。
陆严河看过之后,也是这麽说的。它是《贝利叶一家》《海蒂和爷爷》这样的剧情片,类似于《读者》杂志上的那种温情小故事。
这种片子,虽然是剧情片,却并不文艺——
虽然一开始灵河真的是按照文艺片来给这部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