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样一个「桀骜不驯」的导演,现实中却是一个有些过分热情丶像一个热心邻居的中年男人。
「陆,我看了你主演的《迷雾》,我是你的影迷!」
陆严河不由分说地拉住他,给了他一个拥抱。
「导演,如果我在签约《无神》的时候,知道他们邀请了您来导演,我一定会在合同上签字签得更爽快的。」
伊格纳兹·贝尔:「我看了《迷雾》之后,就很想和你合作,所以,他们告诉我,《无神》有你的加入,让我坚定了导演《无神》的决心。」
-
有的导演是不尊重演员的,认为演员只是导演的工具,是电影的附属品。
有的导演却把演员视为「神」,是因为,导演会把演员跟他们电影里的角色等同视之,投入所有的情感。
大部分的导演,介于这两者中间。
伊格纳兹·贝尔对于自己认可的演员,是后面那种,对于自己不认可的演员,比前面那种导演还不如。
这是达伦·威尔逊告诉他的。
陆严河不知道伊格纳兹·贝尔对自己到底是什麽印象和看法。不过,他倒是从达伦·威尔逊的评价中,对伊格纳兹·贝尔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
伊格纳兹·贝尔虽然一直是一个大片导演,但他似乎也是一个作者型导演。
大片导演一样有作者型导演的。
很多人都粗略地认为,作者型导演一定属于文艺片领域。
其实,无论是拍摄《指环王》的彼得·杰克逊,或者是更加着名的詹姆斯·卡梅隆,他们拍的大片,比一般大片更大,但是,却有着显着的个人印记。
大片和传统意义上的商业片,还是有着非常大的区别的。
然后,陆严河就意识到了自己也成了那种「你有才华,你有道理」的赞同者了。
意识到伊格纳兹·贝尔是这种类型的导演以后,陆严河反而感到开心,甚至是庆幸。
这种心情,就跟当时他在拍摄《焚火》的片场,发现万人亥不仅仅只是一个会拍商业大片丶特效大片的导演的心情是一样的。
陆严河这样的演员,绝对不是那种仅仅希望电影票房够好就行了的演员。
很多人觉得这是一句废话——难道还有演员不希望票房和口碑齐飞吗?
但有的演员,对待电影票房的态度,是这个一定要有,其他的,有,是锦上添花,没有,也没有关系,哪怕是烂片也没有关系——比如王宝强导演的第一部作品,如果真以票房论,不可谓不成功,可是,他敢去领金扫帚,敢道歉,敢在票房丰收的情况下,承认自己拍砸了,以后会努力提高自己。
所以,王宝强能够在第一部导演作品口碑那麽烂丶甚至快要烂到被人骂「圈钱」的情况下,第二部电影《八角笼中》仍然可以被观众相信,票房大爆。
很多时候,细节真的决定成败。
演员到底是不是真的在意自己的口碑丶在意电影的质量丶在意观众,在很多时候都是看得出来的,也一定要传达到观众那里。否则就是曲高和寡,酒香也怕巷子深。
陆严河不知道《无神》会成为一部什麽样的电影。
这样一部由全世界最顶级的电影公司丶用最顶级的资源拍摄的电影,陆严河也是第一次。
这样一部电影,也意味着,它一定是冲着多方面的目标去的。
票房要好,口碑要高,最好,能够进入影史经典。
陆严河也不知道这个电影系列会在他的演艺生涯中留下什麽样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