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不懂。
托现代科技发展的福,他可以不出门就接收到各种咨询,也可以在网上跟大家高谈阔论。
另外,他作为一个百姓,从自身出发,让他说说什么是好官,他绝对比大明的百姓说的好。
大明百姓没读过书,只知道青天大老爷就是好。
在朱吾适看来,衡量一个官员好不好,真的不能用清不清。
老祖宗早就说过了,水至清则无鱼,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用过高的道德水准去要求某个群体,得到的结果一定不是自已想要的。
选官也是要有侧重点的。
大明刚建立的时候,缺人,非常缺。
为了填补空缺的官位,朱元璋的要求是,读书人。
只要是读书人,都有机会当官。
这个要求是对的。
一个当官的,如果打字不识一个。
看不懂文书,不会写奏折,当个村长也许可以。
想要当好知县,不太现实。
再后来,朱元璋要求不仅是读书人,还不能贪污。
这个就不好办了。
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刻在每个人骨子里的。
有机会捞钱,能有多少人真的顶住诱惑呢?
关键吧,这玩意儿就跟那啥似的,一开始小拿一点点,无伤大雅。
一旦拿上瘾了,就会控制不住。
欲望是会膨胀的。
朱吾适很小的时候就听过一个故事。
说是一个男的,因为某些事儿,被押赴刑场了。
临死之前,荣耀行刑官允许他跟父母见一面,说说话。
他妈抱着他,痛哭流涕,问他还有什么想说了。
他说他对父母的恩情无以为报,想最后再尝一下母亲入职的味道,也算是有始有终了。
母亲哭着同意了。
然后这个男的就给他妈咬掉了。
在他妈惊骇的目光中,男的怒喝。
“我恨你!”
男的为啥恨他妈呢。
他给的理由是,他有今天,都是拜他妈所赐。
小时候他去邻居家里玩儿,看到一个小玩具挺好玩儿的,他就带走了。
他妈看到了,不仅不说他,他夸他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