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说凤阳道凤阳(2 / 3)

,再到那个废物崇祯!咱的子孙都把天下治理成什么样子了!贪官污吏!苛捐杂税!逼得老百姓一次又一次地反!你们这些官儿,将来谁要是敢把咱的百姓逼到这份上,咱剥了你们的皮!”

殿内文武噤若寒蝉,他们能感受到皇帝那滔天的怒火,这怒火不仅针对未来的不肖子孙,也针对所有可能盘剥百姓的官吏。

然而,更坏的消息还在后面。天幕的焦点,骤然汇聚到了陕西。

“陕西作为全国社会矛盾最为尖锐突出的重灾区……终于,在种种因素的交织作用下,明末农民大起义率先在这里爆发,并如燎原之势迅速蔓延开来。”

“陕西?”徐达眉头紧锁,“此地贫瘠,民风彪悍,一旦生乱,后果不堪设想!”

紧接着,天幕详细描述了天启七年澄城县的惨状:土地贫瘠、民生凋敝,而县令张斗耀却“催科尤酷”、“迫不及待地剥削压榨”。最终,忍无可忍的百姓在一个黑夜冲入县衙,“将那个作恶多端的县令张斗耀当场斩杀”!

“杀官?!”蓝玉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既有对百姓勇气的惊讶,也有对秩序崩塌的忧虑,“这……这已是公然造反了!”

李善长长叹一声:“澄城之事,绝非孤立。其象征意义极大!它告诉所有活不下去的人,官,并非不可杀!朝廷,并非不可抗!此例一开,祸患无穷矣!”

果然,天幕印证了他的话:“澄城县县民的这一英勇举动很快就传遍了整个陕西省……陕西各地纷纷响应,越来越多的民众和士兵加入到起义的队伍中来。一时间,起义的烽火燃遍三秦大地,形成一股汹涌澎湃的洪流。”

“汹汹澎湃的洪流……”朱元璋喃喃重复着这几个字,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龙椅。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股“洪流”一旦形成,想要扑灭,需要付出何等惨重的代价。他仿佛已经看到了二百多年后,三秦大地尸横遍野、烽火连天的景象。

更让洪武君臣心惊肉跳的是,澄城的火星绝非孤立,它瞬间点燃了整个陕西早已堆积如山的干柴,叛乱以令人瞠目的速度蔓延开来,呈现出帝国末日的混乱景象。

“崇祯元年,汉南王大梁,自封大梁王,率众三千攻汉中!”

天幕上文字显现,伴随着隐约的喊杀声与烽烟意象。

“三千人?”徐达目光锐利,立刻捕捉到关键,“甫一起事便能聚众三千,且敢直接攻打府城汉中!这已非寻常饥民骚乱,而是有组织、有目标的军事行动了!当地卫所官兵何在?竟让其如此坐大!”

“府谷王嘉胤揭竿而起,应者云集!”

“应者云集……”李善长捻着胡须的手停顿了,脸色越发苍白,“这四个字,何其沉重!这已不是一县一地之乱,而是民心尽失,从者如流!这王嘉胤能吸纳如此多的人马,其活动范围竟能跨越陕西、山西两省山险之地,官军竟不能制?这……这九边重镇的兵呢?都调到辽东去打后金,老家都不要了吗?” 他敏锐地察觉到了明廷战略上的致命失误——两线作战,腹地空虚。

“安塞高迎祥,自称‘闯王’,其部纵横驰骋于陕西、山西、河南、四川、湖北等地,势不可挡!”

“闯王……”朱元璋低声重复了这个充满挑衅意味的称号,眼神冰冷,“闯?闯的就是咱老朱家的江山!竟能流窜数省,如入无人之境!各省督抚、总兵都是吃干饭的吗?为何不能合力围剿?莫非又在互相推诿,保存实力?” 他凭借丰富的军事和政治经验,一眼就看出了明军缺乏统一指挥、各自为战的致命弱点。

“崇祯三年,神一元、神一魁,率宁塞地区饥饿难耐的士兵们发动起义!”

当看到这一条时,奉天殿内响起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

“兵变!果然是兵变!”冯胜骇然道,“而且是在宁塞这样的军镇!官兵缺饷至此,竟要与饥民为伍,反噬朝廷!这……这简直是自断股肱!” 军队的倒戈,意味着维持统治的最后暴力工具正在失效,其象征意义和实际危害远超农民起义。

耿炳文的脸色发白,补充道:“看人数,‘多达七八千人之众’!这已是一支不容小觑的正规军力了!溃兵饥卒,战力犹存,却无粮饷牵挂,流动作战,破坏力比纯由农民组成的队伍要可怕十倍!”

朱元璋猛地站起身,他不再怒吼,而是用一种近乎冰冷的、带着一丝绝望的语气说道:“看明白了吗?咱的大明,到了崇祯那儿,是怎么个死法?”

他手指着天幕,一字一句地剖析,像是在做尸格鉴定:

“不是被后金一仗打垮的。是从里面,从最底下的根子上,一点一点烂掉的!”

“先是地方官,像澄城那个姓张的蠢货,往死里逼百姓,官逼民反!”

“然后,是朝廷,发不出军饷,饿反了军队!自己养的刀,调过来砍自己!”

“最后,这些乱民和乱兵合流,就像滚雪球,越滚越大!王嘉胤、王大梁、高迎祥、神家兄弟……今天冒出这个王,

最新小说: 亮剑:我有无限装备 众生芸:王者浴血 抗战:签到军事基地成晋西北霸主 我的葡萄牙帝国 你不是笔直笔直的天后吗? 荣耀大秦 大唐富翁 都市超级邪医 暖房丫环,建社团当大佬 民国:王牌飞行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