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原已被“读书人”取代,但在这岛上还有些残留的影子,可让人以此为基础遥想过去。
见陈阳久久不语,不知在思考什么,苗月儿便走到他身边守候,怕这人一声不地又要自行下海,顺便问道:“师兄打算如何做若要下水,这次就由我来吧,再不济还有徐公子呢。”
跟在后头的徐弘远面色一黑,低下了脑袋,暗道这“再不济”是个什么意思
“不急,是土御门晴浩找咱们来的,他既然说了在这等我们,眼下还是先与其匯合,再探听些消息。”
於是苗月儿起脚往四边查看,只见海峡两岸並没有倭人阴阳师的身影,便道:“瞧不见他人呢——这人也真是的,叫咱们过来,自己却没个影子。”
“阴阳师是神道术士,既然不在这里,想必是在寺庙之类的地方等候。”陈阳则回头看向四郎,问道:“这附近可有什么神社、寺庙么”
“有的。”四郎忙不迭地道:“就在不远处的红石山麓,有一座阿弥陀寺,
那里的御影堂就是为供奉坛之浦海战时逝去的天子而修建。”
“你说的—.”陈阳確认道:“就是那与三神器一起沉入海中的小皇帝”
“哈依!”四郎躬身答道:“当时天子只有八岁,而其祖母二位尼为宽慰他,曾说海浪之下亦有京都,抱著天子一同跃入海中。为祭奠这位年幼的天子,
每逢其忌辰,还会在那里举办祭典。但眼下正是乱世,祭典也已停了好些年头,
寺庙也已荒废,据说还有鬼怪在那棲息。”
“跳海为社稷殉死,倒也悲壮,却是让我想起了崖山一战-—-那一战同样也是海战,陆秀夫也是背著少帝跳海—少帝恰也是八岁。”陈阳有些意兴阑珊,
嘆气道:“走吧,晴浩必然就在御影堂,来都来了,顺道也去庙里看一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