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是如何证明这个谷山-志村猜想。
“王教授,你是真的厉害,这篇论文一旦发表,那么你在数学史上的地位,必然超越我很多.”
冲着王多鱼竖起大拇指,陈省身夸赞了一句,突然好奇问道:
“既然你已经证明了,你为什么还不投稿发表呢”
话音刚落,他又马上惊呼道:
“不是因为《哈工大数学期刊》吧你想将这篇论文发表在这份期刊上面”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陈省身记得吴从炘说过,《哈工大数学期刊》是有中文版和英文版的。
这份期刊已经筹备了有几个月的时间,虽然收集了不少论文稿件,但似乎质量都很一般。
吴从炘野心勃勃,他想要让《哈工大数学期刊》一步登天,直接成为国内最顶尖的数学期刊,所以对论文质量的要求非常高。
只是可惜,哈工大本身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就算有了薛晓玲、朱承武、荣光夏、莫若高等优秀学生,但毕竟只有四人,他们不可能那么高产且高质量。
唯一的顶级数学家王多鱼,他好像没有那么多的时间。
不过,加入《哈工大数学期刊》每半年发刊一次,或许还是有这样的可能。
王多鱼笑着表示,他确实有这样的想法,陈省身立马反问道:
“可是你们有这样的审核机制么”
顶级论文期刊是需要有顶级审核团队的,目前的哈工大,除了王多鱼之外,其他人可以忽视了。
薛晓玲他们根本不具备审核王多鱼写的这种高质量论文的资格。
就算是陈省身,如果他年轻十五到二十岁,那么他肯定能够帮忙审核,可他今年都已经六十九了,即将步入古稀之年。
除了陈省身之外,那么国内还能够有资格审核王多鱼论文的也就是陈景润、冯康、段学复、苏步青、吴文俊等人了。
而这些数学研究员、数学教授等,大部分都已经上了年纪。
一般来说,超过六十岁之后,想要审核顶级论文,其实是需要费很多时间和精力的。
美国《数学年刊》为什么是两个月刊发一次
论文稿件太少是原因之一,审核团队难找则是第二个重要原因。
斯梅尔、丘成桐、安德烈韦伊等数学教授们,他们可都是《数学年刊》或者其他专业期刊的兼职审稿员,他们有权选择是否帮忙审稿。
不过大部分人还是非常友好,愿意帮忙审稿的。
“嗯,我们还在筹备当中,已经邀请了部分教授帮忙,数学所陈研究员、北大段主任等,还有我们学校的陆家羲老师而英文版这边,则是邀请了斯梅尔等人帮忙.”
王多鱼没有隐瞒此事。
《哈工大数学期刊》想要发展,这是未来必须要走的路径。
此前去普林斯顿大学作报告前,王多鱼就已经跟刘德本等人学校领导商议过这件事了。
朱承武留在普林斯顿大学,其实可以说就是给哈工大打前站,多了解美国这边的情况。
简香兰他们部分没有回来的学生,他们也会在未来毕业之后,加入哈工大在美国的办事处,主要协助类似跟美国数学教授们的联系等。
比如这一次,一旦王多鱼的论文需要审核,那么英文版这方面就会发送到办事处这边,由简香兰或者朱承武他们帮忙递交给斯梅尔等教授。
有来有往的关系,才能够长久。
否则的话,真的仅仅只是凭借彼此对数学的热爱么
狗屁!
人生在世,谁不是追求名和利呢
斯梅尔为什么那么愿意帮助哈工大
如果不是王多鱼开口,斯梅尔才不会管哈工大呢。
那为什么斯梅尔会给王多鱼面子呢
废话,王多鱼的能力和年龄在这里摆着,如果斯梅尔不是已经五十岁了,他肯定会直接搬过来哈工大这边,跟前者一起搞科研。
只因为王多鱼太年轻了,绝对还能够再有很多科研成果出来。
那么跟着这样的大佬,肯定能够喝点汤。
陈省身闻言,沉默了一会儿,然后才说道:
“你这个想法很好,祝愿你们成功.不过我得给小丘打电话了,让他不必继续这个课题了.”
王多鱼不由摇头失笑:
“陈教授,说不定丘教授也已经证明了谷山-志村猜想呢你这样打击他可不行啊”
差一点,陈省身就想骂人了。
还好他能够稳得住,不是那么冲动的人。
略过这个话题,陈省身询问王多鱼什么时候能够将收尾工作完成
“没那么快.”王多鱼摇头,没有告知对方他已经完全证明了。
整个费马猜想,他是使用了诸如模性提升定理、伽罗瓦理论基础上的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