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就是为了见她,但他没有直接说。
闲聊叙旧,即便两人一直通信,但文字并不能完全代表一个人的所有感情,面对面的交流才是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才是感情的加速器。
“你是说你的读者来信,他们给你寄钱了总共有多少钱呀”
当王多鱼聊起那六麻袋读者来信这个烦恼的时候,刘晓俪顿时好奇地问了起来。
关于读者来信这事儿,在之前的信上,王多鱼有提及过,毕竟当时周老太太一直给他写信,催促他前往京城取走那些信件。
只是没想到读者来信里会有钱和粮票罢了。
“没拆多少封呢,我哪有那么多时间啊等回去的时候,把信带回哈工大再拆呗。”
“要不,我帮你拆”
“没看出来你还是一个财迷啊”
“切,我这是帮你解决烦恼好不好你可不要不识好歹,一般人我还不乐意帮忙呢”
实际上,刘晓俪每月的工资是三十八块钱,并不算高,但养活自己是完全没有任何问题的。
她之所以想要帮王多鱼拆信,纯粹就是好奇而已,并没有其他目的。
不过王多鱼还是拒绝了,毕竟那些信太多了,光寄过来江城就需要费一笔邮寄费用。
“我回到哈工大之后,也未必有那么多的时间来拆信儿,到时候你春节回家了,你再过来帮我拆信呗.”
“好啊,没问题!”
刘晓俪满嘴答应了下来,这件事就这么定了。
之所以告诉刘晓俪,却没有跟朱玲说,并不是王多鱼偏心眼儿,而是朱玲本身就没有时间。
是她自己说的,学业繁重,每次出来约会,都是请假呢。
即便王多鱼来了京城,可他人在中关村,而朱玲是在王府井,两人算是异地恋呢,每天见面时,光是在路上的时间就挺长的了。
跟刘晓俪待了一个下午,真的就是哪里都没去。
隔天,王多鱼又被她带去长江周边游玩,这个时候的黄鹤楼还只是一片废墟。
蛇山上光秃秃的,没什么好看。
这会儿最著名的反而是大名鼎鼎的长江大桥,这是新中国成立之后修建的第一座公铁两用的大桥,是江城的标志性建筑。
游玩了三天时间,到江城的第四天晚上,王多鱼就起身离开了江城。
尽管待的时间不长,但不管是刘晓俪还是王多鱼,两人都很满足了。
火车哐当哐当回到京城,王多鱼已经习惯了火车的声音。
穿越到现在,满打满算也就是半年多一点的时间,他已经坐了很多次火车,足迹踏遍了京城、冰城和江城。
感慨一番,王多鱼跟范荣庆两人回到前面西大街九十七号,在傅吉祥的帮忙下,将那六麻袋的信儿,全部送过来火车站这边。
上车之后,王多鱼跟范荣庆两人总算是松了一口气,累得坐在卧铺床上喘着粗气。
就在这个时候,王多鱼耳边响起了一声惊呼:
“多鱼,真是你么我滴妈呀,这可是真的巧呀,你现在是回学校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