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大陆,唐国,京师城,又名金狮城。
今天的早朝又开始了。
朝会刚刚开始,便有大臣开始禀报西蜀国兰亭县成仙路即将开启的事情。
“陛下,臣以为应当派人去往兰亭县,探寻一二。”
礼部尚书郭启健说道。
“三个月前,李门主就已向我汇报过此事。
现在兰亭县有大部分江湖人士都是唐门的剑客。
这成仙路的消息想必也是他们散布出来的。
然这些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种种迹象表明有可能是真的。
各位爱卿怎么看?”
在龙椅上的年轻皇帝问道。
“陛下,臣以为这成仙路实属荒谬,乃不实之言。
齐国皇帝寻找成仙路已有几十余年,如今却生死道消,实属得不偿失。
陛下盛明,断不会不弃后尘。
但朝中大臣以及国内百姓怕是会听信谣言,长此以往,怕是会耽误江山社稷。
臣恳请陛下昭告天下,明正视听。”
兵部侍郎说道。
“陛下,臣以为兵部侍郎所言极是。
成仙路不过是无稽之谈,陛下当以社稷为重,昭告天下,不可听信谗言,贻误国事。”
“陛下,臣以为不然。
成仙路之事,虽然听起来有些荒谬,但也不能排除其存在的可能性。
若是错过了这个机会,日后或许会追悔莫及。”
郭启健反驳道。
“陛下,臣也认为应当派人前往南亭县探寻一番。
即便成仙路并不存在,也能彰显我唐国的气度,让天下百姓知道陛下对未知之事的探索精神。”
又一位大臣说道。
朝堂上,众臣议论纷纷,各执己见。
皇帝静静地听着,心中却已经有了主意。
“众爱卿所言都有道理。
成仙路之事,虽然听起来有些离奇,但也不能完全排除其真实性。
朕决定,派出一支使团前往兰亭县,探寻成仙路的真相。”
皇帝说道。
“陛下圣明!”
众臣齐声赞道。
“至于使团的人选,朕已经有所打算。
礼部尚书郭启健,你负责筹备使团的事宜,挑选合适的人选。
兵部侍郎范守敬,你负责使团的安全事宜,确保他们平安往返。”
皇帝吩咐道。
“臣等遵旨!”
两位大臣领命道。
早朝结束后,皇帝回到后宫,心中却仍在思考着成仙路的事情。
个月前唐门门主李潮便跟他汇报,倘若朝堂之上有人提起成仙路,便顺势提出派出使臣前往,便是为唐国成为天下共主做准备。
楚国和吴国都已经成为联盟国,与南诏国已有合作,与南宋便是互不侵犯。
齐国已是囊中之物,北辽和北梁已经和吴国签订了停战协议。
西蜀国的重心一直在西大陆,根本无暇顾及东大陆。
这便是唐国成为天下共主最好的机会。
而成仙路,便是最好的契机。
皇帝知道,成仙路的事情一旦传开,必定会引起天下轰动。
到时候,各国都会派人前往探寻。
而唐国作为东道主,自然有更大的优势。
只要能够掌控住成仙路的秘密,唐国便能借此机会一统天下,成为真正的天下共主。
“陛下,臣妾听说陛下要派人前往兰亭县探寻成仙路?”
皇后走了进来,问道。
“是的,皇后。
朕已经决定派出使团前往兰亭县了。”
皇帝说道。
“陛下,臣妾觉得此事有些不妥。
成仙路之事听起来太过离奇,若是真的存在,那必定是逆天而行。
臣妾担心,若是强行探寻,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皇后说道。
“皇后所言有理。
但朕认为,有些事情,不去尝试,永远都不知道真假。
而且,这也是一个机会,一个让唐国成为天下共主的机会。”
皇帝说道。
“陛下,臣妾明白了。
臣妾会支持陛下的决定,只是希望陛下能够小心行事,切勿操之过急。”
皇后说道。
皇帝点了点头,心中已经有了打算。
他知道,这次探寻成仙路的事情,不仅关乎到唐国的未来,更关乎到他自己的命运。
他必须要小心谨慎,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
唐国,临安城,现名宁安城,唐门门主李潮正在院子里喝着茶。
唐门剑客宋寒,从吴国辗转多国回到了南宋。
路上有了不少收获,此时正在准备向门主汇报。
“门主,我回来了。”
宋寒走到李潮面前,拱手说道。
“宋寒,你辛苦了。
这一路上,可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