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第 17 章(1 / 4)

    午时一过,青州府衙外的八字墙边搭了个小台子、张了灯,台前摆放着若干蒲团,像要唱大戏似的,行人瞧见,觉得稀奇,纷纷侧目。

    只见那说诏的文案先生站着将醒木一敲,张口道:“诸位看官,且慢行几步,听一听瞧一瞧,莫失良机。”

    那侧目的行人听闻此言,纷纷驻足,府衙前渐渐聚了些人。有后来者不明就里,也踮起脚尖、伸长脖子够着向里面看去。

    文案先生见状,嘴角勾起一抹得意的笑,手中的扇子轻轻一挥,摇头晃脑、念念有词道:

    “苕苕之华,叶绿花煌,?羊瘦首,?弃河旁。1

    洪灾频仍,田畴荒芜,黎民无地,饥馑难当。

    ……

    昔时三皇五帝,皆怀好生之德;今朝圣明天子,亦显仁慈之光。

    降旨颁诏,拯民于水火;欲知其详,且听僧侣颂皇恩之章。”

    文案到此卖了个关子,手指轻轻一扬,众人也随之看去。

    只见一旁两个呆愣愣的和尚顿了会儿才反应过来该到自己表现了,慌忙间掐了一个不太标准的莲花印,嘴里喊的却是“元始安镇,普告万灵……皈依大道,元亨利贞”之类的话。

    此时道教盛行,百姓们如何听不出那俩呆和尚念错了词儿,哄得一下笑开了,更有好事者在人群中高声起哄道:“好!”

    那文案见此情形,眼里闪过一丝精光,继续道:“官家体恤民情,特命官府着手重垦荒田,以造福百姓,耕种自给。为此,特设公田所,自今日起,官府将派遣专员前往各地,丈量荒田,将其开垦良田,而所收租银,远低于普通田亩,望尔等积极配合,共襄盛举。具体事宜,且见我身后这张告示。”

    百姓们闻言,方才恍然大悟,纷纷转头,发现那八字墙上早已贴上了斗大的告示,于是争相挤上前去,仔细阅读起来。

    不远处的酒楼上,武松倚窗而立,目光穿透熙熙攘攘的人群,微微蹙眉道:“这样能行吗。”

    说罢他做了个手势,几个隐匿在人群中的公人悄然撤离。

    “能行。”郁竺笃定道。

    政令初颁之时,往往伴随着诸多华丽的辞藻和美好的愿景,令民众对之满怀憧憬。然而付诸实践后,其真实面貌往往大相径庭。

    文案先生避重就轻,口若莲花,且平民百姓中读书人甚少??那些可能触动民众切身利益的内容,便不易被察觉。

    况且,以娱乐的方式淡化苦难,历来是颇为奏效的手段。君不见那假和尚念错词儿后,还有几人再去细看告示内容,想必回家后,能记住“公田所”三字便不错了。

    另一边的吴胜,也在悄悄观察着衙门前的场景,许久,冷哼一声:“雕虫小技。”

    *

    慕容府内,一个虞侯躬身站在慕容彦达身边。

    “看真切了?”慕容彦达问道。

    “千真万确,还有百姓叫好呢!”那虞侯答道。他自午饭过后便一直守候在衙门口,准备看那位新来的韦通判笑话。却不料几次试图挤入人群都未能如愿,反而被几个壮硕的汉子挤到了一边。于是他索性找了家茶馆儿坐下远远看着,反正慕容知府也只让他盯着便是,又没说要怎么盯。

    谁知那围观百姓竟然没有像他想象的那样起哄闹事,他看笑话不成,心里着急,却听到周围叫好之声,这便急急忙忙跑回来汇报。

    “叫好?”慕容彦达疑惑道,“这等招人嫌的事,还有人叫好?”

    “正是啊,您别说这韦暄,倒是有点本事呢。”

   &nb

最新小说: 重生:每日到账1亿美金 启禀殿下,世子今天还在装 炎灵珠 原神钟离bg之小青龙穿越了 女尊:大佬逃荒种田宠夫郎 神印:柔弱魔法师,只有亿点人脉 女总裁保镖,怎么是我的技师 我在大唐当道姑 差一点我就碰到月亮 侯子高老师我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