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二哥、三哥他们从接触朝政,到就藩又经历了几年?”
看几人愣在原地,半晌都没有个确切答案。
朱标索性直接说道:“七年!”
“从一开始他们带着你们徒步前往凤阳,而后担任宗正院令,慢慢熟悉朝政。”
“就藩之前,更是在朝堂学习数年时间,还同父皇参与征讨倭国。”
“前前后后加在一起,你们二哥他们同样是在朝中历练了数年时间,这才就藩。”
“而朕。”
朱标用手托着侧脸,有些好笑的看着自己这些弟弟们。
“先前在吴王府时,父皇便命李善长、杨宪等人教我处理军务、政事。”
“而后大明立国,大哥也是跟在父皇身侧站了数年,方才能亲自动手批阅奏疏。”
“怎么?”
“你们几个混小子以为自己生而知之,觉得自己能处理好当下朝廷交给你们的差事?”
“臣弟.....臣弟想试试....”
看着自己说了这么多,朱榑这小子还是死心眼想要担任朝中要职。
朱标转而看向其他几人道。
“你们呢?”
“你们是打算在朝上学个几年,还是打算直接上手?”
“这.....”
被这么一问,朱桢几人先是相互对视了数秒,转而又仔细观察起朱标脸上的表情变化来。
待确认朱标脸上并无半分怒意后,朱桢暗自下定决心,硬着头皮道。
“大哥,臣弟也想试试。”
“好。”
将一封奏疏递给他们后,朱标看向朱桢几人道。
“京郊二十里处有一保平村,其地百姓多是跟随父皇平定天下的锻造工匠。”
“后我朝建立,父皇便赐应天城郊一处村落,授他们世代锻刀守卫京城之责。”
“如今前线战事吃紧,军械等物也需抓紧锻造。”
“既然你们四人有心为国效力,那便前去督办此事吧!”
“大....大哥,我们四人一起吗?”朱桢看了眼身旁眸光清澈的朱檀,又看看满脸茫然的朱榑。
他实在不知道这俩货能发挥什么作用。
而朱梓最起码还有些许头脑,而年幼的朱檀还有没什么脑子的朱榑,一起去不添乱他就谢天谢地了。
“是的,大哥!”
朱榑也跟着说道,“这种小事让十弟朱檀前去便是。”
“大哥还是另外给我们三人委派个差事吧!”
看着略有顾虑的朱桢,以及手高眼低的朱榑。
朱标淡淡摇了摇头,温声继续道。
“此事就是要你们四人一同前往。”
“若一月内保平村能锻造兵刃两千余,那便算你们各有所能。之后朕便在朝中给你们委派差事。”
“可若是办不成,就乖乖前往吏部寻一个小官,好好学个几年。”
“大哥!”
率先反应过来的朱梓赶忙问道:“锻造两千把兵刃,常理来说需要多少时日。”
“锻造兵刃的材料是否充足,工匠银钱是否短缺。”
“还有,当地县令可有暗中阻挠,克扣银两的先例。”
待朱梓声音落下,一旁的朱桢更是有些诧异的看向自家这个八弟。
虽说他方才也想问清楚,可他却没有朱梓考虑的这般周祥。
当看到满脸无所谓的朱榑,还有此时仍恍若是在睡梦中的朱檀。
朱桢愈发觉得这两货非但帮不了什么,反而还要拖后腿。
同样!
听到朱梓这番话,朱标很是赞许的点了点头。
“材料、银两都是充足。”
“至于两千把兵刃需要多久。”
“三司神机坊若全力筹备,十日之内便可完工。”
“至于保平村.....”
也算奖励朱梓考虑周祥,朱标索性直接挑明道“保平村若想锻造两千把兵刃,需得半年!”
“啊?”
朱桢闻言不免惊呼出声,“那大哥你还命我们一月之内.....”
和当下便觉得此事不可能办到的朱桢不同。
朱梓顿了一下,转而打断朱桢的话,冲朱标问道。
“敢问大哥,可是保平村的人数不如凤阳三司?”
“不是,保平村工匠千余人,乃是神机坊的三倍有余。”
“那便是保平村锻造技艺不成熟?”
“自然也不是。”
“保平村的匠人都是行工十年以上的老手,而且村里的娃娃们都从小练习锻刀,其技艺自然成熟。”
“那.....”
朱梓实在想不出来,倘若保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