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而商人在数百年来,都被人视作贱籍。
汤和相信如今大明商贾繁荣,有农户百姓愿意做些小生意。
可包括老朱在内,他们都不相信竟有人为了从商抛去农籍,改入商籍。
而听到汤和这话,那店主用看傻子一般的眼神,仔细打量了汤和一眼。
沉吟片刻后方才缓缓说道。
“相比老爷从安徽出来,一路上也到了不少地方。”
“朝廷准许百姓更改户籍的恩旨,想来不是仅在我修武县施行吧。”
“自然不是。”汤和应声道,“各地皆有,朝廷恩旨自然是推行全境。”
“那农户改为商籍,这不是再寻常不过了?”
不等老朱、汤和开口,那店主紧跟着道。
“农户有什么好的?”
“靠天吃饭,一年到头存不下多少银子。”
“而且我修武县每家都有好几个男丁,分家以后,每人才能分到多少?”
似是想起自己分家之时,那店主眸光深邃顿了一下。
转而继续道:“不瞒两位老爷,我家本有一亩三分的土地。”
“可耕地种田看天吃饭不说,一年到头也攒不下多少银子。”
“就拿小人当下来说,别看我这摊位小。”
“可三个月赚的银子便是先前耕地一年的收入了!”
“不对!”汤和立时出声反驳道:“朝廷分发的高产种子,一亩地的粮食产量应该比先前多得多。”
“攒下的银钱也要比往年多出十倍才对.....”
闻听此言。
那店主倒是没有第一时间反驳,相反却只直接嗤笑出声。
“老爷糊涂了?”
“粮食多了,自然也就卖不上价,攒下的银子咋就能比往年多出十倍?”
“可是海贸不是......”
待看到那店主甚至不愿同汤和掰扯耕地攒下银钱更多。
老朱顺势打断出声争辩汤和,转而看向那店主继续问道。
“读书入仕呢?”
“如今各地郡县不都有官学,而且入学不需考试,更不需多缴银钱。”
“看你也算个聪明人,为何不读书入仕?”
“嘿嘿!”
听到老朱出声夸赞自己,那店主腼腆笑了笑,随即很是热情的看向老朱。
相比于一直黑着脸追问的汤和。
店主却更喜欢老朱这个老者。
“老爷您说小子聪明,小子厚着脸皮承认。”
“可小子的聪明只是小聪明。”
“能读书当官,中榜的士子可都是文曲星下凡!”
“小子何德何能,读书入仕之事更是想都不敢想!”
“嗯.....”
就在老朱沉吟之时,那店主环顾左右,转而一脸神秘说道。
“不瞒老爷,我外房表哥从龙凤年间便开始读书。”
“到了如今依旧没个功名,更别说当官了。”
“原本我那表哥家境还算殷实,可读书十来年的书,最后耗空了家底不说,还是一事无成。”
“您是不知道,先前农忙的时候,我那表哥连下地干活都是不会,也就勉强干个送饭的活。”
“可每次拿着饭菜前往田地的时候,还一直都是低着头,见人都不知道打声招呼。”
“街坊喊他,他也只当听不见。实在避不过去后,这才点头应一声。”
“后来您猜怎么着?”
“我那表哥后来在往田里送饭都不敢走大路,偏要到地里的沟渠里,跟个老鼠一样偷偷走路!”
“嗯.....”
老朱闻言并没有做声。
书呆子不管什么时候都有,只是百姓心中仍将中榜士子视作天山星宿下凡,这点在老朱看来甚至觉得可笑。
三年一科的科举,中榜及第之人不下数十。
倘若这些人都是天上星宿下凡,恐怕夜晚天空上便再没有半分光亮。
也就在老朱微微颔首,打算就此离去之时。
却见那店主冲汤和说道:“我修武县的百姓应感谢朝廷,感激陛下。”
“也要感激城南的谢老爷。”
“县太爷高高在上,小人实在谢不着。”
“谢老爷?”
看到老朱略有疑惑看向自己,那店主却面露惊讶,有些诧异道。
“老爷不是从安徽出来的商人嘛?”
“来我修武县难道没有去拜访谢老爷?”
“嗯.....”
见老朱有些愣神,俨然是不知谁为谢老爷。
那店主很是好心的提醒道。
“老爷不知道,我等改农籍为商籍后,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