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的粮草辎重,如今钱塘、海宁两县有能战兵卒两万有余!”
“做的好!”
朱标当即开口,冲吴江很是欣赏的点了点头。
苏州地形和杭州相同,可苏州的知府却甘愿当世家走狗,给苏州世家、给苏州沿海的倭寇提供好处。
两相对比。
吴江不知道要比那先前苏州知府好上多少!
更为主要的是!
钱塘、海宁那近两万的兵卒并未记录在朝廷兵马册子中,朝廷也从未给过他们粮饷补给。
若吴江当真似胡惟庸那般心存反志,亦或是畏死畏法打算自保,这些个私兵自然听命他吴江。
虽说不至于功成,直接解决了自己和老朱。
可是以吴江的头脑,也绝对会给朝廷带来许多麻烦。
然而这吴江甘愿赴死也不愿行那些反叛之事。
仅凭这点,他便绝不是杨宪、胡惟庸之流!
“杭州有你,孤自可放心。”
“不过依你之见,杭州当发展何种产业,例如苏州织布制丝一般,为朝廷牟利、充盈国库!”
朱标毫不忌讳,直接说出充盈国库这话。
吴江虽觉朱标口出盈利之言,有几分自降身份的意思。
可这也更让他更觉得朱标非同凡响。
“殿下,杭州也是大有可为。”
“和苏州一样,杭州百姓同样人人擅织,改农为桑也是可行。”
“而且染缎、刺绣、陶艺、书法,这些都能发展。”
吴江看了眼屋内金银,沉吟数秒后继续说道:
“不过殿下既已在杭州大兴织布纺丝,不如臣在杭州开办由朝廷直接管辖的染缎坊。”
“如此苏州织布制私,杭州染缎染布,苏杭共济,各司其职,当是作为之时。”
“好!将织布制丝一行让给苏州,高风亮节。”
“而且不贪多,没想过把好处都给占了,倒也是极好。”
朱标称赞之声还未落下,吴江狡黠一笑,继续说道:“倒不是臣不贪多,恰恰相反,臣是贪的太多!”
“杭州不以织布制丝为重,眼前钱财,还有杭州百姓自能投入其他活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