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鼓励小公主?(2 / 3)

狄仁杰还小,三娘的年纪也不大。

但是现在看两个一起玩的小公主都不太一样了。

两个小公主感觉自己被孤立了,其他三人一起的时候不叫自己了。

能感觉到明显生分了。

小公主闷闷不乐的去找萧然,委屈巴巴的扑进萧然怀里。

“小囊君~”

“兕子,这是怎么了?”萧然抱起小公主。

“三娘~瑶娘~不和窝玩~”

小公主都要哭了。

城阳小公主也是闷闷不乐的走了过来,抱着李丽质。

萧然抱着小公主,指尖轻轻揉了揉她泛红的眼角,声音放得又柔又缓:

“兕子别急,她们不是不和你玩。”

萧然笑着刮了下她的小鼻子,“她们不是故意不理你,是突然知道你是公主,有点慌呢!”

李丽质也在安慰城阳小公主。

孙思邈捻着花白的胡须,目光落在晒谷场上那几个互相怯生生望着的孩子身上,语气平和却带着通透:

“不是孩子们心远了,也不是村民们故意生分,是‘身份’这两个字,像块温吞的石头,沉在人心里,得慢慢焐。”

“他们这辈子见的最大的官,不过是县里的功曹,突然知道日日相处的人是金枝玉叶,哪能不慌?”

“慌了才正常——就像田里的苗,突然遇上大太阳,总得蔫一会儿,不是苗不好,是没适应那光。”

李渊和萧皇后也赞同,所以没有人怪张锦禾,张二丫还有村里的人。

更不会怪阎瑶,狄仁杰和三娘。

他们三个年纪不大,但是也知道公主的身份尊贵,和自己是不一样的。

萧然拉着两个小公主,看向另一边,“三娘,你们三个过来,我们去看动画片。”

听到萧然喊,三娘,狄仁杰和阎瑶这才跑回来。

觉得还是萧然好。

村民们不疏远萧然,哪怕他爵位渐高,核心是因为他的“贵”是“和大家一起长出来的”。

而公主的“贵”是“先天带过来的”。

前者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身边荣誉”,后者是刻在制度里、隔着规矩的“先天尊贵”。

这两种“贵”,在村民心里的分量和距离,完全不一样。

萧然的爵位从无到有,村民是全程见证者,甚至是“参与者”。

他最初只是个没有户籍的流氓,因为土豆玉米这些他才被封了“农稷县伯”。

这份爵位里,藏着村民的“共同利益”。

是他帮大家改善了日子,爵位是“朝廷对这份功劳的认可”,不是“疏远的理由”。

而且他的爵位没改变“相处模式”。

哪怕封了爵,他还是和之前一样,没有高高在上,也没有看不起村里人。

村民眼里,他还是“那个能一起干活、一起说笑的萧小郎君”,爵位只是“给他的一个名头”。

没让他变成“需要弯腰行礼的‘大人’”。

这种“爵位虽高,人没远”的状态,自然不会让人疏远。

公主的身份是“与生俱来的”,而且是“突然揭晓的”。

之前村民和李丽质、豫章公主相处,只当是“城里来的温和娘子”。

一起干活、一起分享烤红薯,没觉得有“距离”。

可一旦知道她们是“皇室千斤”,这份“先天尊贵”就和村民的“日常认知”撞了。

在他们的印象里,“公主”是“住在宫殿里、前呼后拥”的人,和“田埂上的自己”本就不是一个世界。

更关键的是,公主的身份自带“规矩束缚”。

哪怕公主们没改变,村民也会下意识觉得“得守规矩”

不能再像以前一样随便开玩笑,不能让公主沾泥,甚至说话都要琢磨“会不会失敬”。

不是故意疏远,是不知道“该怎么像以前一样相处”。

村民对“贵”的判断,很“实在”。

能带来好处、能一起过日子的,再“贵”也不疏远。

只是个“尊贵符号”、和日常日子没关系的,再熟悉也会生分。

萧然的爵位和村民的“日子”绑定:他的功劳让大家吃饱穿暖,他的存在能护着村里的试验田,这份“实在的好处”。

让村民觉得“他的爵位越高,对我们越好”,自然愿意亲近。

而公主的身份,对村民来说更多是“尊贵的符号”。

和“种粮、丰收”这些日常事没关系,反而会让人想起“尊卑有别”的规矩,下意识往后退。

随着客厅里面的动画片开播,两个小公主暂时忘记了之前的不愉快。

好像是回到了之前,几个小孩子一起看动画片的日子。

狄仁杰,三娘,还有阎瑶直勾勾看着屏幕,忘记了旁边的两个是身份尊贵的公主。

张锦禾看到萧然在另一边,主动走了过去。

“小郎君!”

“锦娘,怎么了?”

张锦禾笑了笑,“不知不觉,认识也快一年了。”

最新小说: 我去明末救义士 状元郎弃子逆袭路 我掌控大明十六帝,吓坏朱元璋 汉末小人物 模拟想辅佐女帝被拒成为乱臣贼子 明中祖:朱慈烺 带着三国精英卡闯水浒 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 三国之再世诸葛 娘子—媚乱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