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铁马冰河肝胆照 > 第272章 王棣北上

第272章 王棣北上(1 / 3)

黄潜善见赵构如此表态,心中暗喜,却故作公允道:“官家圣明。

不过依臣之见,河北招抚司之事不妨暂先搁置,张所尚未离京,不如先命他暂缓北上,待查明馆陶县之事后再做定夺。

一来可安抚地方百姓,二来也能避免招抚司再生事端,官家以为如何?”

汪伯彦立刻附和:“黄右仆射所言甚是!

暂缓张所北上,既能稳河北局势,也能让张所有时间自省,实乃两全之策。”

殿内附和之声再起,李纲环视四周,却见往日支持他的几位老臣要么低头不语,要么面露难色——他们皆知黄潜善如今深得赵构信任,此刻若贸然支持李纲,恐引火烧身。

李纲握紧笏板,掌心中“复土”

二字的刻痕硌得生疼,那痛感顺着指尖蔓延至心口,比昨夜的寒风更刺骨。

他知道,黄潜善这一招看似“暂缓”

,实则是要断了河北招抚司的根基。

张所一日不离京,河北的义士便一日无主心骨,金人便可趁机南下;而拖延时日越长,黄潜善便有越多机会编造罪名,彻底扳倒张所,届时河北招抚司便会名存实亡,他苦心经营的北伐筹备,也将就此崩塌。

赵构见群臣多支持黄潜善,便点了点头:“既如此,便依黄右仆射所言,命张所暂留京城,待查明馆陶县之事后再议北上。

李相公,门下省查验奏折之事,便交由你负责,务必尽快给朕一个答复。”

“臣……遵旨。”

李纲躬身行礼,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

他抬起头时,正撞见黄潜善投来的目光,那目光中带着几分得意与挑衅,像一根细针,狠狠扎在他的心上。

早朝散去,文武百官纷纷离去,黄潜善与汪伯彦并肩走在前面,谈笑风生,偶尔回头看一眼李纲,眼神中的轻蔑毫不掩饰。

李纲独自站在大殿之上,晨光透过殿门洒在他身上,却暖不透他心中的寒意。

他望着赵构离去的背影,想起半月前官家指尖按在黄河墨线上的坚定,想起卫兵甲胄上闪耀的希望之光,只觉得那些画面如同昨日幻梦,如今已被黄潜善的阴谋与赵构的妥协击得粉碎。

不多时,陈默快步走来,脸色凝重:“相公,张所大人已在政事堂外等候,他听说张益谦弹劾之事,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非要亲自来向您问个明白。”

李纲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苦涩,整理了一下朝服,沉声道:“带他进来吧。

此事与他无关,是黄潜善要借他来断我大宋的复土之路——我绝不会让他们得逞。”

他迈步走出大殿,殿外的梧桐叶又落了几片,正好落在他的袍角上。

秋风卷起落叶,打在金砖上,出沙沙的声响,竟似在为这摇摇欲坠的大宋江山,出一声无力的叹息。

政事堂的烛火已燃至夜半,烛泪顺着铜制烛台蜿蜒而下,在青砖上凝成暗红的痕迹,恰似李纲心头难以愈合的血痂。

他刚将门下省核验的奏折摊开,指尖触到张益谦那份所谓“馆陶县急报”

时,忽闻殿外传来急促的靴声,陈默掀帘而入,脸色比殿外的夜色还要沉:“相公,内侍省急旨!

官家命王棣将军即日自襄阳北上,渡黄河击金,且……且不许延误!”

“什么?”

李纲猛地起身,手中狼毫“啪”

地坠在案上,墨汁溅在“复土”

二字的奏疏上,将那两个字染得模糊。

他踉跄着扶住书案,指节因用力而泛白,“襄阳粮草尚未集齐,王棣麾下‘敢战士’多是新募之兵,连甲胄都未配齐,此刻北上,与驱羊入虎口何异?”

话音未落,内侍已捧着明黄圣旨踏入殿内,尖细的嗓音在烛火中晃成冷芒:“李相公接旨吧。

官家口谕,金军已在黄河对岸屯兵,若再拖延,恐河北不保,王棣将军素有勇名,当领军迎敌,不得有误。”

李纲望着那卷圣旨,绢面上金线绣的龙纹在烛火下扭曲,竟似张牙舞爪的凶兽。

他深吸一口气,屈膝接旨时,膝盖撞在砖缝里的烛泪上,冰凉的触感顺着骨缝蔓延至心口:“臣……有本启奏!

王棣将军虽勇,然兵未练熟、粮未备足,仓促北上必遭大败。

官家若信臣,当再给三月时日,待粮草到齐、兵士练熟,再与金军决战不迟!”

内侍却只是摇头,袖中拂尘扫过案上奏折:“相公莫要多言,官家心意已决,若再阻拦,恐有抗旨之嫌。”

说罢转身便走,靴底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你说他缺德?他根本就没有那东西 抗战雄鹰,开局就抢鬼子战斗机 谍战:我当恶霸能爆奖励! 剥夺金手指(清穿) 铁马冰河肝胆照 反贼 双靥 天启大明 大宋第一女皇 大唐有一帮古惑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