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舟说的不错,那些来参加会议的人走后,村里确实冷清不少,至少这会儿只能看到零星一两个游客。
前面的游客走几步就要歇一歇,这也影响了他们的士气,原本只要走半个小时的路,硬生生爬了一个小时。
等来到山顶,已经上午九点,此刻太阳早就高悬在天空上了。
他们在小亭子里坐了一会儿,落下来汗之后才开始活动。
“哇,这就是那个摩崖石刻吗?”龙神庙后面的观景台上,颜茵好奇地问。
陈晓晨十分恶趣味地拆穿她,“这个距离,就算五点二的视力也什么都看不清楚吧?”
从这个角度看过去只能看见山上有字,至于内容是什么,还真完全看不清楚。
颜茵懒得理他,自顾自地拿出手机打开相机,试图放大,这石刻比龙神庙更吸引她,毕竟龙神庙她都已经画过了,石刻却是完全陌生的。
颜茵向来奇思妙想,她伸出手,向往地说,“要是在两座山之间架个桥,肯定会很刺激,就那种铁索和木板拼的吊桥,或者玻璃栈道。”
程舟光是想想那场景就觉得眼晕,不过这确实是个好方向,毕竟没有人能拒绝追求刺激。
她默默把这个小建议记到自己的备忘录里,无论搭桥还是修玻璃栈道,哪一个都要花费不少钱,为了办旅发大会,村里账户已经大出血一次了,还需要再养养。
绕回正面,他们在龙神庙上了香,也留下了愿望。
人的体力是有限的,尤其是平常就不怎么运动的人,程舟他们信心满满地爬到山顶,往山下走的时候却开始腿肚子发颤,幸好有观光车上来,这一趟车上只拉了三四个人,还有不少空位。
他们毫不犹豫地坐了上去,很快就为谁付账争执了起来,当然,是大家都抢着付。
最后还是程明手快一步,不过下山过程中听司机聊天,大家才得知这山上山下来回跑的观光车也有程明的一份,他投了钱,算是四分之一个老板。
观光车为他们节省了时间,一早出发,再次回到山下也才十点多,他们一进民宿,发现院子里已经支起了一张大圆桌,最起码能坐下十几个人那种,而且屋檐下已经有人开始择菜和处理肉了。
忙活的都是大家熟悉的人,程国栋和程兴旺,还有程舟爸妈,差不多有七八个人。
当然,其中也包括程秋月,别看她现在开了店自己当老板,干起活儿来依旧利索,此刻正嘎嘣嘎嘣地掰着豆角。
程舟他们也不好意思干杵着,想上前帮忙,发现没啥可干的,恰巧这个时候,小胖他们从外面进来了。
不,现在不能叫小胖了,程浩然小朋友已经开始长个了,脸上都没了肉感,隐约能看出来是个帅哥胚子。
他后面还跟着个小姑娘,俩人都穿着校服。
小姑娘扎着高马尾,还别了个发卡,陈晓晨在记忆力搜索了一圈,愣是没想起来这是谁,两个小孩却一眼就看见了他,欢欢喜喜地喊着“小陈老师”飞扑过来,好似乳燕投林,那叫一个亲近。
陈晓晨心虚地又看了那小姑娘一眼,还是没印象,正在他怀疑自己是不是提前得了老年痴呆症时,小胖冲人家喊了声“程超”。
假小子变小美女,怪不得自己认不出来,陈晓晨在心底安慰自己,很快和他们聊在一起,看颜茵在一旁无聊,程舟灵机一动,拉着她要往外走起,说要去村里超市买饮料。
程明在后面喊了好几声已经买好了,也没叫住她们。
饭菜还在准备中,门口先热闹了起来,程舟和颜茵刚回来,就看到有车停在门口,一看车斗里还架着梯子,程明他们正在往门上挂匾,程国栋负责指挥,调整了好几次,终于绝对的放正了。
“枣园……”陈晓晨小声念,脑海中回忆起吃过几次的野酸枣来。
“酒店好像也叫这个名字。”颜茵也发出疑问,就在这时,有人风风火火地挤了出来。
“看,我写了一副对联,已经裱好了,就贴在门口吧。”三大爷程兴旺美滋滋地说,他手里拿的是红色洒金纸,颇有种过年的气氛。
“这现熬糨子也来不及啊,而且这么好的对联,用浆糊粘就毁了。”程国栋打开看了一眼,又叠起来了。
几人商量起来,至于胶带这种东西,从始至终就没在考虑范围内。
“是啊,这得弄个玻璃框保护起来。”程明也说。
“这有啥,万一哪天被风吹坏了那就再写一副。”程兴旺说,迫不及待地想要把对联贴上墙了。
面和水都是现成的,熬一锅底浆糊也只需要十几分钟,等对联上墙,院里的饭菜香味也越来越浓郁。
车开到一边,大家聚在门口,念出了那副对联——
忽看枣实成真果,乱插榆秧已作疆。
不是常规的那种家和业兴万紫千红一类的喜庆话,但却无比贴合“枣园”这个名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