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目没错。」
然后刘秉忠从怀里的口袋里,掏出几张商票,递给帐房,还找回来几张厘票。
刘妻又惊又喜地问:「当家的,这就付帐了?」
「付帐了!」刘秉忠神定气闲地答。
「给几张纸片片,就能买回一大堆的东西?」
「什麽纸片片,那是皇上发的商票,给咱们的俸禄。」
「皇上发的商票纸片片,就能在这里买东西?」
「这里是皇上的店,肯定要认皇上发的商票。」
妻子看着夥计往外搬的货品,高兴地声音都在打颤:「当家的,你可真是吃上皇粮了!
以后皇上这商票还发不?」
刘秉忠迟疑了,这事还真不好说。
按国朝定例,文武百官的俸禄是户部来发,可现在户部除了勉强保证发放禄米,折色银子可一点办法都没有。
现在跟国朝初年不同,文武百官的俸禄要是全部发米,谁也吃不消啊。家里过日子,不能说填饱肚子就行了。
做衣服的棉布,做菜的油盐酱醋,租房子的房租,看病的诊费药钱...
哪样不要钱?
以前折色,需要把折物卖了才有钱,由于折物不定,物价也不定,大家到手的银子也忽多忽少。
现在直接用商票买东西,吃的丶穿的丶用的,几乎可以全部在百货店丶供销社和副食店买到。
不过刘秉忠总觉得哪里缺了点什麽...
一堆货品被装裹得好好的,码在供销社侧门棚子里,有专人看守,不用担心被人随意拿走。
刘秉忠一家刚上前,夥计迎上来介绍。
「客官,你家这麽多货品,手拿肩扛可不大方便,要不要雇个挑夫或推车的脚夫?」
刘秉忠乐了,还有这项服务?
「你们有介绍?」
「好叫客官知道。京师街面上宵小甚多,有些挑夫或脚夫,时常抢了货或藏了货,闹出纠纷。
虽然说货出店铺门口,一概不管。
但是客官要是前脚刚出我们店门,后脚就被挑夫或脚夫把货品给骗了去,我们店也面上无光。」
刘秉忠点点头,是这麽个理。
夥计指着棚子外面排着队站得笔直的挑夫和脚夫们说:「这些挑夫和脚夫,我们店里都出面寻访过,都是京师城里知根知底的良善人,不会起歹心。
而且他们都是入了社的,要是在运输中损坏了货品,他们社里还包赔的,让客官你放一万个心。」
社里?
刘秉忠看了看前面的挑夫和脚夫,有十八九岁,有二三十岁,也有四十来岁,或杵着扁担绳索,或推着鸡公车。
短衫长裤,看着乾净利索。
上身穿着一件马甲,灰白色,印了三个桔色大字:「力行社」,下面还有一行姓名和编号。
「褚三娃,京挑00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