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胜利曙光
锁灵阵的金光还未散去,天字碑广场上的血腥味却已被晨风吹淡了许多。
张远靠在冰凉的碑座上,左臂的伤口还在隐隐作痛,但比起心里的沉石落地,这点痛实在算不得什么。
赵山河正指挥弟子们清理战场,裂江剑被他随意地搁在脚边,剑身上的血珠顺着凹槽滚落,在青石板上洇出小小的红点。
他嗓门洪亮,骂骂咧咧地数落着哪个弟子包扎伤口的手法不对,又吼着让后厨赶紧送些热粥来,语气里的急躁却掩不住松快——那是打了胜仗才有的底气。
“张师兄,你的伤……”
一个年轻弟子捧着药箱跑过来,脸上还沾着灰,眼里却亮得很。
他是跟着张远从断云峰下来的,昨夜在城西分舵拼杀时,胳膊被划了道深可见骨的口子,此刻却顾不上自己,先急着来看张远的伤势。
张远抬手止住他:“不碍事,毒已经清得差不多了。
你去看看那边几个重伤的兄弟,让药堂的人先照顾他们。”
他目光扫过广场角落,那里躺着十几个断云峰弟子,有的断了胳膊,有的胸口缠满了带血的布条,却没人哼一声,只是望着天字碑上渐渐恢复本色的“武”
字,眼里透着劫后余生的庆幸。
正说着,远处忽然传来一阵马蹄声,由远及近,踏碎了广场的宁静。
众人纷纷转头望去,只见一队身着灰色僧袍的僧人正快步走来,为的是个手提禅杖的胖和尚,满脸红光,正是少林寺的玄苦大师。
“阿弥陀佛,张小友,赵施主,老衲来迟了。”
玄苦大师的禅杖往地上一顿,震得周围的灰尘都跳了起来。
他身后跟着的少林弟子立刻散开,拿出随身携带的金疮药,开始帮着救治伤员。
“大师来得正好。”
张远挣扎着起身,刚要行礼,就被玄苦按住肩膀。
老和尚粗胖的手指搭在他脉上,闭目片刻,笑道:“毒素已解,只是损耗了些元气,好生休养几日便无大碍。”
话音刚落,又有一队人马赶到。
为的是个身着道袍的清瘦老者,手持拂尘,正是武当山的清风道长。
他身后跟着的武当弟子个个背负长剑,步履轻盈,显然是一路疾驰而来。
“清风道长。”
赵山河迎上去,难得收起了粗嗓门,“多谢贵派援手。”
清风道长拂尘一摆,目光落在天字碑上,捋着胡须叹道:“天字碑乃江湖根本,护碑本就是分内之事。
只是没想到影阁竟如此猖獗,连地脉都敢动。”
他转头看向张远,眼中带着赞许,“张贤侄能在短短一夜布下锁灵阵,这份智谋,实属难得。”
张远刚要谦虚,就见又有几队人马涌入广场——峨眉派的女弟子提着长剑,裙摆上还沾着露水;丐帮的长老拄着打狗棒,身后跟着一群衣衫褴褛却眼神锐利的乞丐;甚至连一向不问世事的药王谷,都派了弟子带着药箱赶来。
黑石城的百姓也渐渐聚拢过来,起初还怯生生地躲在街角,见影阁的人已被制服,便大着胆子走上前。
有商户端来热茶,有妇人拿出干净的布条,还有孩童捧着刚出炉的馒头,往弟子们手里塞。
“多谢少侠们……”
一个白老丈对着张远深深作揖,他正是昨夜被影阁威胁的商户之一,“若不是你们,黑石城怕是真要完了。”
张远连忙扶住他,心里忽然涌上一股暖流。
他想起下山前,白长老曾忧心忡忡地说,如今江湖人心涣散,怕是难有人响应号召。
可此刻看着广场上的景象——僧俗两道、男女老少,本该泾渭分明的江湖人,此刻却为了同一个目标聚在一起,他忽然明白了天字碑上“忠、勇、仁、武”
四字的真正含义。
所谓忠,不是愚忠;所谓勇,不是匹夫之勇;所谓仁,是心怀苍生;所谓武,是守护而非屠戮。
“快看!”
有人忽然指着天字碑惊呼。
众人齐齐望去,只见碑上的“武”
字在晨光中渐渐亮起,金色的光芒顺着笔画流淌,竟在碑前映出一道虚影——那是个身着铠甲的将军,面容刚毅,手持长枪,正是三百年前手书天字碑的开国武帅。
虚影对着广场上的众人微微颔,随即化作点点金光,融入锁灵阵的光罩中。
原本笼罩着黑石城的金色光罩忽然暴涨,化作一道巨大的光柱直冲云霄,将周围百里的阴霾尽数驱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