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你看,你又急!
武英殿内,宋讷端坐不动。
微微低头,像是老僧入定了一般。
宋濂却有些沉不住气,心中满满的都是忐忑。
等待着皇帝说出后面的话。
面对如今的皇帝,就算是宋濂也同样没有办法淡然。
实在是当今的皇帝,往往不按常理出牌。
做出一些令人意想不到,却又往往很是难受的事情出来。
就算是他这样的大儒,面对朱元璋,也同样不太行。
“咱所说的,是洪武正韵的事。”
正精神高度集中的宋濂,听了朱元璋的话,不由的为之愣了愣。
洪武正韵怎么了
洪武正韵不是好好的吗
“咱觉得,这洪武正韵还是有些不太好,有待改进。”
听到朱元璋这话,宋濂一时间有种想要以头抢地的冲动。
原因无它,洪武正韵从去年年初,便已经开始去做了。
以他为首,还有翰林院等诸多的有才学之士,共同制定。
耗费了大量心血。
中间,皇帝曾提过几次意见,他们一一遵从。
来回折腾了这么久,一直到今年九月份才算是最终完成。
并且被皇帝赐名为洪武正韵。
宋濂那是长松了一口气,终于不用再煎熬了。
同时也等着皇帝在合适的时机,把洪武正韵给推出来。
以正天下读音,给官话定出一个标准来。
他觉得这件事上,肯定不会再出现什么变化。
洪武正韵,将会成为大明官话的标准。
可哪能想到,今日皇帝把自己找过来,居然又说洪武正韵的事。
还说洪武正韵,有不少地方有待加强。
看皇帝的这样子,还是要改。
宋濂一时之间,只觉头大无比。
还改还改!
洪武七年的时候,就改了几次,这还怎么改
他实在是想不出来,该怎么改了!
给皇帝办事是真难。
“陛下,这……哪里不太妥当,请陛下明示。”
在说这话时,眼角余光瞥到了坐在那里,一动不动的宋讷,心头突了一跳。
一个不太好的想法,出现在他的心头。
这……该不会在接下来,皇帝会让宋讷这个北侉子,参与洪武正韵的修订,让北方的话,成为官话吧
“当初进行修订时,咱就曾与宋先生等人说过,要参考中原雅音。
结果这修订出来的洪武正韵,还是以南京,江淮,江南一带口音为主。
这和咱的初衷,还有咱的要求,有着很大的不同。”
“陛下你说的是,不过……现在情况和以往不同。
自宋以来,官话就以南方为主。
宋朝所修订的正韵,也同样是以南方口音为准。
如今论起繁华,论起富庶,论起百姓多寡,南方都远远超过北方。
我大明的国都定于应天,陛下以及众多的文臣武将,大多出于江淮江南等地。
众多将士,也同样以江淮江南之人为主。
在此等情况下,洪武正韵自然要以应天,江淮等地为主。
北方中原雅音为辅。
官方正韵,本身就是给众人一个说话的规范。
肯定哪种话用的人多,用哪里的。
臣等在制定洪武正韵时,已经根据陛下所言,参考了不少的中原雅音。
这要是再继续更改,只怕……有些不太好。
和我大明而今的情况,有很大的出入。”
说完这话后,宋濂又连忙道:
“不过,若是上位觉得不太好的话,臣等还可以继续修订,不好修也要修。
往里面添加更多的中原雅音。”
其实按宋濂心中所想,他们修订好的洪武正韵,那是一点儿都不用动。
已经尽善尽美了。
他也有心想要和皇帝,好好的说道一番。
让皇帝知道,什么才是官话。
他们费尽心思定出来的这官话标准有多好。
不过,想到宋讷这个北侉子在侧,这等话他终究没有说出来。
对皇帝的规劝和解释,也只是点到为止。
因为他很担心,自己在这上面说的太多,会让皇帝感到厌恶。
而后皇帝一气之下,干脆不让自己等人,修订洪武正韵。
而是让宋讷这个北侉子来做此事。
宋讷来修,肯定会以纯粹的北方话形成正韵。
排斥他们南方的雅音。
一旦如此,那可就因小失大了!
如今,这件事情的关键,就是需要把修订洪武正韵权利,先握到手里。
后面再根据皇帝的要求,慢慢改。
虽然皇帝有皇帝的要求,但修订正韵的是自己等人,笔握在自己的人手中。
那么在修订时,自己等人还是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往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