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之余,连忙对朱元璋送上一连串的马屁。
同时,也在心里决定,今后谁再说皇帝小心眼了,他就和谁急。
并觉得去年高启被皇帝腰斩,那是一点都不冤。
这样好的皇帝,高启不想着为皇帝效力不说,还整日里出言嘲讽,他不死谁死
害的自己也因为高启他们这些人的歪曲,导致对皇帝误会颇多。
皇帝能忍到去年才对高启动手,已经能足够体现出皇帝的容人之量了。
进京之前还对高启之死,心有戚戚焉的罗老师,短短时间里,态度上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朱元璋不是一个喜欢听人拍马屁的,但此时听着罗贯中在这里拍马屁,心情却难得的不错。
毕竟,如今的罗贯中是一个纯粹的人,只想写小说罢了。
而写小说的又能有什么坏心思呢
最多不过是写作的时候,脑海当中无数念头在飞转,容易想入非非而已,真到了落笔之时,却又变得无比正经……
和罗贯中又说了一些话,朱元璋就让内侍带着罗贯中离开了。
看着离开武英殿时,那眯眼弯腰看路,却还是差点被门槛绊倒的罗贯中,朱元璋若有所思……
罗贯中此时已经有官身了,当然不是朱元璋先前与他说的,大明日报的主编。
虽然他让罗贯中干的就是这么一个活,但肯定不能这般直白。
罗贯中的正经官职,为宣传使司的宣传使,正五品。
大明现在并没有宣传使司这么个衙门,更不要说是宣传使了。
不过,马上就会有了。
朱元璋准备将其设立出来,今后专门管新闻这一块。
隶属于礼部。
这就是开国皇帝的好处,不必拘于成例,祖宗之法。
因为他本身就是祖宗,他的做法就是成例,就是祖宗之法。
朱元璋执行力很强,是个雷厉风行的性子。
再加上这件事,又是他老早就已多次考虑过的。
所以此时见过罗贯中,把事情敲定下来后,立刻就将这事给吩咐了下去,让人马上就做。
……
中书省内,右丞相胡惟庸停下了手中笔,坐在那张让李善长怀念不已的红木大桌案前,看着眼前的条子出神。
眉毛拧在了一起。
宣传使司皇帝这是怎么了
怎么突然就要设立这么一个,从未存在过的衙门
且直接连宣传使都给定好了,让罗贯中来担任
在这里拧着眉毛想了一阵儿后,胡惟庸的眉头舒展开来。
倒不是说他看明白了皇帝此举的真实用意,而是确认了这个什么宣传使司的出现,不会分走中书省的权力。
只要能够确认这点,那么别的他都可以不用太在意。
“把这送到礼部那里,让礼部的人议一议吧,这宣传使司可是归礼部管的。”
胡惟庸吩咐了下去。
而后接着处理其余政务,将这件在他看来虽然新奇,但并不重要的事给就此揭过。
没过多理会。
一来是当今皇帝的创新之举实在太多了,这时候忽然间脑子一热,要整一个宣传使司出来,倒也符合皇帝以往的作风。
二来则是,这宣传使司终究是个小部门,礼部都归中书省统辖,就更加不要说一个归于礼部统辖的的宣传司了。
难成什么气候,无需在意。
说不定等个一年半载,皇帝脑子不热了,又会将这宣传使司给撤了也不是不可能……
……
一个长着一双三角眼的和尚,面上带着笑容,一手钵盂,一手禅杖走进了应天府城……
……
“仲雅,你说陛下这是何意”
已经从礼部侍郎被提拔为礼部尚书的张筹,望着同样从礼部员外郎,升为礼部侍郎的朱梦炎询问。
原本的礼部尚书牛谅,在中都被摔死在埋葬因修建中都而惨死的无辜百姓的大坑边上后,尚书的位置被腾开,于是他们顺理成章的开始升迁。
不得不说,在朱元璋的洪武朝,官员们的升迁还是很快的。
一方面是因为国朝初立,百废待兴,官员缺口大。
一方面是朱元璋这个皇帝比较务实,任命官员不少时候不拘一格。
另外一方面则是因为,老朱往下撸官员也撸的特别快。
不少人往往一不留神之间,上司就没了。
然后就顺理成章的往上升迁。
此番张筹,朱梦炎的升迁,就属于第三者。
“朝廷本有邸报,为何又要弄个宣传使司出来”
朱梦炎没有直接说话,又沉思了一阵儿方才开口道:“只怕是陛下觉得邸报不太好,能通过邸报知道朝廷政令的人终究有限。
所以就弄个宣传使司出来,今后要办那大明日报。”
张筹点了点头道:“我看也是如此。”
但心里面却有一些想法没有说,那就是他觉得,这事情应该和前任尚书牛谅之死有一定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