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缓起身,望向窗外,目光深邃如夜。
他知道,朱祁镇步步紧逼,若不先发制人,恐江山易主,社稷倾覆。
“来人。”他低声道。
一名太监悄然入内,躬身道:“陛下有何吩咐?”
朱瞻基沉声道:“传于谦、杨士奇、张辅三人,即刻入宫议事。”
太监应命而去。
不多时,于谦、杨士奇、张辅三人联袂而至,入殿跪拜:“臣参见陛下。”
朱瞻基摆手示意他们起身,目光沉静:“朕今日召三位入宫,乃为朝局危急,欲与诸卿共商对策。”
于谦上前一步,低声道:“陛下,朱祁镇已图谋篡位,其与王振、林逸密谋毒害陛下,恐朝局将变。”
朱瞻基缓缓点头:“此事朕已知晓。然今百官皆信‘天命’,若朕贸然出手,恐引众怒,反致朝堂动荡。”
杨士奇沉声道:“陛下可命钦天监推演天象,言‘荧惑守心’乃帝王更替之兆,然更替者非朱祁镇,而是另有其人。再命太史局撰写谶语,言‘太孙当立,然非今之太孙’,令百官生疑,动摇朱祁镇之根基。”
朱瞻基目光微动:“卿之意?”
杨士奇低声道:“陛下可命钦天监推演天象,言‘荧惑守心’乃帝王更替之兆,然更替者非朱祁镇,而是另有其人。再命太史局撰写谶语,言‘太孙虽立,然非天命所归’,令百官生疑,动摇朱祁镇之根基。”
朱瞻基微微颔首:“此计可行。然若要令百官信之,需有更进一步之证。”
张辅上前道:“陛下,臣愿率兵围困东宫,以查其密谋之实,令其无所遁形。”
朱瞻基摇头:“不可。若此刻动兵,恐激变。朕欲以智破敌,非以力夺之。”
于谦沉吟片刻,低声道:“陛下,臣有一策。”
朱瞻基望向他:“卿请讲。”
于谦道:“陛下可召朱祁镇入宫,赐其一命,令其亲笔书写‘愿为陛下效劳’之誓,再命太史局将此誓书与‘天命’之谶结合,言‘太孙虽立,然誓书之中,字字皆非真愿,天命将移’。如此,可令百官生疑,动摇其势。”
朱瞻基目光微动,缓缓点头:“此计可行。朕明日便召朱祁镇入宫,赐其誓书。”
杨士奇低声道:“陛下,此事若成,朱祁镇之根基将被动摇。然若其察觉,恐生变数,臣请陛下即刻命锦衣卫暗中监视东宫,以防其反扑。”
朱瞻基沉声道:“朕亦有此意。朕已命纪纲暗中调查王振与林逸,若能查出其毒害朕之证据,便可一击制胜。”
张辅拱手道:“陛下英明,臣愿率兵暗中布防,以防朱祁镇狗急跳墙。”
朱瞻基缓缓点头:“好,诸卿各司其职,务必要在朱祁镇动手之前,先发制人。”
夜风呼啸,烛火摇曳,御书房内,气氛凝重。
朱瞻基缓缓起身,望向窗外,目光深邃如夜。
他知道,一场风暴,即将席卷整个大明。而他,必须在这场风暴中,稳住江山,守住社稷。
翌日,朱祁镇奉召入宫。
他步入御书房,神色恭敬:“臣朱祁镇,参见陛下。”
朱瞻基抬眼望他,目光深沉:“太孙,朕近日身体欠安,欲命你书写一誓书,言‘愿为陛下效劳’,以安朕心。”
朱祁镇心头一震,面上却仍恭敬:“陛下厚爱,臣愿为陛下效劳。”
朱瞻基微微一笑:“朕亦知你忠心。然朕望你,勿负朕之信任。”
朱祁镇接过纸笔,略一沉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