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一名斥候策马狂奔而来,脸色焦急:“大人,属下刚刚接到京中急报,燕王大军已逼近通州,戚将军正在死守。另有一支敌军绕道西进,目标直指居庸关!”
张辅闻言,脸色一沉:“居庸关一旦失守,敌军便可长驱直入,威胁京师!”
他当机立断:“传令全军,分兵两路??一路由本帅亲自率领,直奔居庸关;另一路由副将统领,继续南下驰援通州。”
副将迟疑道:“大人,您若亲率一路,兵力分散,恐怕难以抵挡敌军主力。”
张辅淡淡一笑:“无妨,辽东军虽少,但皆为百战之师。只要居庸关不失,敌军便不敢轻举妄动。你带主力南下,务必协助戚将军守住通州。”
副将领命而去,张辅回身望向天际,喃喃自语:“乱世之中,唯有忠义可托付江山。愿这一战,能护住大明社稷。”
####京城暗流再起
乾清宫内,朱高燧独坐御案前,手中握着一份奏折,久久未动。
这是内阁众臣联名所奏,要求三皇子暂缓摄政,等待新君确立后再议国事。
朱高燧冷笑一声,将奏折扔在一旁,心中却知,这些老臣并非真心反对自己,而是畏惧三藩声势浩大,想提前为自己谋条退路。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看着庭院中的雪花飘落,思绪万千。
忽听门外传来脚步声,紧接着,纪纲匆匆步入殿中,神色凝重:“殿下,朱瞻基找到了。”
朱高燧猛然回头:“何处?”
纪纲低声道:“他在城南一家客栈暂避,身边只有几个旧党残党,尚未与外界取得联系。”
朱高燧眼中寒光一闪:“立刻派人将其控制,不得走漏半点风声。”
纪纲点头:“属下已安排妥当,只等殿下一声令下。”
朱高燧沉吟片刻,缓缓道:“此事必须低调处理,不能惊动任何人。若让外界知道朱瞻基已被我们控制,反而会引起不必要的骚动。”
纪纲躬身应命:“属下明白。”
朱高燧望着窗外,语气低沉:“这一局棋,才刚开始。谁输谁赢,还未可知。”
####夜色下的密谋
与此同时,在京城一处隐秘宅邸内,几名身穿便服的官员正围坐一堂,神色紧张。
“消息已经确认,朱瞻基已被三皇子控制。”一人低声说道。
另一人皱眉道:“那岂不是意味着,三皇子已掌握了主动权?”
“未必。”一名年长者冷冷开口,“三皇子虽掌控京城,但三藩大军压境,戚继光与张辅虽忠于他,却未必能挡住敌军。若能在关键时刻放出朱瞻基,或许还能扭转局势。”
众人闻言,纷纷露出思索之色。
年长者继续道:“现在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尽快与燕王取得联系,告诉他朱瞻基仍在京城,并暗示我们可以助他夺位。”
“可是……”一名官员迟疑道,“若三皇子得知我们在背后勾结燕王,恐怕……”
年长者冷笑道:“怕什么?他如今自身难保,哪有精力顾及我们?只要燕王攻破通州,他便只能束手就擒。”
几人对视一眼,最终齐齐点头:“好,那就按你说的办。”
####暴风雨前的宁静
夜色愈发深沉,京城的街道上巡逻的禁军步履匆忙,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压抑的气息。
而在千里之外的通州,戚继光站在城楼上,望着远方漆黑的天际,心中默念:
“这一战,胜则国存,败则国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