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卖草料,收草料,进入作坊做工,打包,运输,发卖等这些事儿。
那些达官贵人们,是不会干的,肯定需要寻常百姓来做。
只要做了,那就需要给钱,就能创造诸多的就业岗位。
可以让很多的百姓从中受益。
可以通过他们的劳动成果,自己去用赚到的钱,改善生活,买布做衣服,穿在自己或者是儿女的身上。
这不比别人施舍要有尊严的多?
人只靠援助是不成的,只能一时,却不能一世。
直接给他们发钱,发东西,不仅没有尊严,还会让很多的人越养越懒。
最好的办法,便是给予他们相应的条件,让他们自己站起来去做事。
咱知道,只通过这些,同样不能让很多人受益,只能有一部分人可以做这些工作。
可勿以善小而不为嘛,能惠及一部分,就先惠及一部分。
饭要一口一口的吃,咱总不可能一下子让所有的人,把生活都变好。
咱没那么大的能耐。
这种事情,也不现实。”
听到朱元璋这话,宋濂为之沉默,良久无言……
“可是,陛下……这么多的人参与到这些事情里去,那又该谁来种地,如何来生产粮食?”
朱元璋闻言笑道:“这话问的好,但这事儿,也不用多担忧
工业大学便是为了解决这些事情而设立。
若是今后一个人所耕耘的地,比现在的两个人,乃至于是五个人,十个人还要多呢。
如此一来,还会担忧没有人来种地生产粮食吗?”
宋濂目光一凝,望向朱元璋,分外不可置信。
皇帝这是在说什么胡话?
这等事情,怎么可能为真?
什么时候一个人,能种这么多的地了?
拿什么种?怎么种?
哪怕夜以继日,把人给活活累死,那也不可能一个人种的地,比现在五个,乃至于十个还要多。
皇帝这是在这事情上说不过自己,开始瞎扯了?
……
“诸位,都不用太担忧,事情没有咱们想着这样坏。
据我所知,景濂先生在今日去见了皇帝。
为这个事儿秉公直言。
依照景濂先生之才能,定然能让皇帝知晓错误,迷途知返!”
应天府城内,有人望着身边的人笑着说道,一脸的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