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
“确实有这个意思,不过,并不是单纯的收购。”
“而是部分现金+股权置换。”
现金+股份置换,也是商业并购的常规套路。
像那种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并购,谁踏马一次性掏出那么多现金?
都是小部分现金+大部分股份。
股份嘛,这玩意可以很值钱,也可以一文不值,具体怎么样,那要看后面的经营。
当然。
也可以套现。
“抱歉,曾总,我这个人说话喜欢直来直往。”
李杰笑着拒绝道。
“工作室并没有出售的计划,不论是旺达,还是其他人,我都是这个态度。”
“其实,我拍电影就是为了兴趣爱好,没想过资本运作。”
眼见李杰连报价都不听,曾冒军也明白他的意思。
这话,多半是真的。
“那入股呢?”
曾冒军继续报价:“我们公司对‘吴迪’公司的估值是30亿,旺达用4.5亿的现金+4.5亿旺达院线的原始股换取30%的股份,您觉得如何?”
“当然,吴导要是对估值不满意,我们还可以继续谈。”
旺达这么干,一切都是为了股价。
用9个亿绑定一位全球知名的大导演、知名畅销书作家,简直太值了。
别说9个亿,就是翻个倍,旺达院线也愿意。
18亿30%是大老王给出的底线。
这笔钱对于其他人来说,或许很多,但对大老王来说,也就是中等意思吧。
说是小意思,那太狂了一点。
“9个亿,20%。”
“可以!”
一听李杰松口,曾冒军哈哈一笑。
“吴导,从今往后,大家就是一个战壕的人了。”
“曾总,我还有一个条件。”
听到这话,曾冒军直言道。
“您说。”
“电影方面的事,旺达不能干预。”
“没问题。”
曾冒军想也不想就应了下来。
干预什么?
旺达只是要个牌子而已。
这个牌子,至少值50亿,甚至一百亿。
“那我没有其他问题了。”
虽然旺达后面被收拾了,但当下,旺达还是如日中天,对方也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李杰以后要拍《2177》,有一个外援,总比跟那些好莱坞公司独立合作要强。
人嘛。
总要讲讲现实。
好莱坞可不是什么良善之地。
那些大制片公司,吃人都不吐骨头。
以《哈利波特5》为例,它的海外票房是6亿多美金,远远高于制片成本,但华纳兄弟是怎么干的?
扣掉发行、宣传等等成本,账面亏损1.3亿美金。
钱去哪了?
发行2亿美金,宣传2亿美金,负责宣发的公司,也是华纳兄弟。
这么左右一倒手,那就是纯亏。
演员、导演、编剧,想要票房净收益分成?
我踏马是亏损。
哪来的分成?
想屁吃!
像这种骚操作只是一项,高度发达的好莱坞电影市场,类似的坑人套路,那是层出不穷。
索尼当年进军好莱坞,学费交了十几亿。
后缀是US叨乐。
后来高层全换成白人,索尼才慢慢走出泥潭。
其他进军好莱坞的大型巨头,比如松下电器、加拿大酒业巨头Seagram、法国电信巨头威旺迪等等。
一个个也被坑得爹妈不认。
后面两家更惨,差点被文化产业拖入深渊。
娘希匹。
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影视圈都是一个极度封闭,极度坑人的圈子。
不过。
旺达算是比较聪明的,没有涉足上游的电影制作产业,而是先进军院线。
院线经营,坑比较少一点。
如果不是步子迈得太大,太膨胀,旺达的海外院线计划,说不定真能闹出点成功。
甭管旺达日后如何。
那都跟李杰没什么关系。
他就是一个拍电影的,而且电影还是他的副业。
大不了,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