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退而求其次(1 / 2)

在刘备思绪纷飞于水军之时,他麾下的谋士们在认真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刘伯温最先给出主意:“动民夫修城,一来可能生民变,二来散漫惯的百姓行动效率不及兵卒,依基之见,从后方调兵更为稳妥。”

(上一章刘备军粮可能不足的内容已经删去。

我天呐,刘备现在还在向曹操卖粮,怎么能军粮出问题呢)

(刚秋收完三个月,再怎么着也不该现在出问题)

刘备微微探身,目光紧紧锁着刘伯温:“可从后方调兵,少则一两旬,多则数月,期间我等该如何防备敌军?”

“天气日寒,多拖延一日,动工难度便大一分。”

现在农历十月份,算上等待士兵集结、赶往前线的时间,具体动工日期大概会拖到十一月份。

在一年当中最寒冷的时候搞工事,无疑会极大程度上拖慢施工度。

还有一点上一章没有提到,下邳在淮河以南有部分领土,刘备为避免背水一战,已下令放弃。

刘伯温答道:“《六韬》言:‘势因于敌家之动’,军事形势根据敌人的行动而变化,并非我等所能掌控的。”

“事已至此,天气已无法考虑,只能退而求其次,想想天寒日冻时如何快建城、如何使敌军不敢轻易渡河。”

“至于如何防备敌军,基倒有几条策略。”

“先,在泗水等中型河流上架设铁索,安排士兵看管,防止朱胜沿河行驶至我军腹地、扩大战争范围,将战争区域划定在淮河沿岸,以减少防守压力。”

“其次,偷偷在淮河当中放置铁锥,阻拦朱胜跨河。”

“最后,在淮河以北各地设置伏兵、疑兵,扰乱敌军思绪,令其投鼠忌器。

倘若敌军渡河,则伺机重创对方。”

刘伯温说完,诸将抖擞身子,昂挺胸看着刘备,向对方传达请战之意。

刘伯温这个法子与刘备对战周瑜时的防守策略差不多,都是分散兵力于各地,阻止对方在陆上站稳脚跟。

不过差别在于那会儿周瑜在下邳、彭城各地来无影去无踪,刘备需要防备的地方太多,以至于兵力捉襟见肘,只能重点布防某几处地点。

但方才,刘伯温已经给出将项羽锁死在淮河沿岸的方法,相当于固定了敌军的出现地点,防御难度骤减。

刘备颔,肯定了刘伯温的建议。

诸将凑到地图边,与刘备一同规划如何布置疑兵与伏兵。

淮河以南,项羽军营。

大帐当中,项羽位居位,往下有李文忠、龙且、李密等人,杨坚、周瑜居末尾,杨素、陈霸先甚至不被允许参加此次会议。

但是,宇文成都、鱼俱罗、张定边等猛将却在帐中。

方才,项羽已经派季布接手了下邳国于淮河以南的土地,李文忠派人传捷报于朱元璋,一同传回去的还有李景隆被宇文成都一镋刺死的笑死。

历史上李文忠是朱元璋外甥,并被朱元璋收作义子。

在本书中,李文忠是朱元璋乱入进来的角色,身份与历史无异。

项羽脸上阴云密布,双手撑着佩剑,眸中闪烁着骇人的凶光。

众人见状,噤若寒蝉,不敢言语。

类似的还有宇文成都,他俩战马都被张辽射死了。

江东少马,项羽找遍了全军,别说跟乌骓相提并论,他连有乌骓一半顺手的坐骑都找不到。

项羽临时找的这匹马仅能提供1的武力加成,宇文成都更惨,他新找的战马无法提供武力加成。

杨坚抬眸瞅了一眼项羽的重瞳,默默收回了视线。

项羽的表情愈狰狞,猛地抽出佩剑砍碎桌案:“不杀了那薛礼和张辽,怎解我心头之恨!”

“传令全军渡河,我非要生擒二贼,烹之祭马!”

李密听罢,急忙出列:“将军息怒。

现在渡河,可能被刘备半渡而击,不若于夜晚动兵,借助夜色掩护,好打刘备一个措手不及。”

项梁、项燕也站了出来,一起阻拦项羽。

项羽这才作罢。

帐中诸将趁天色还早,商议夜晚该如何行动。

是夜,墨色浸染天幕,云絮沉甸甸压着,不见星月。

项羽兵三万,兵分三路,分别由自己、项燕、李文忠统帅。

项燕引兵逆流而上,试图进入泗水,攻打刘备后方。

周瑜前不久还在泗水一带纵横,熟悉地形,于是被安排做副将,连同陈霸先、张定边、宇文成都诸将皆在此路。

只有萧摩柯不在,他伤势太重,现在还没养好。

李文忠从下邳出,攻打下邳国,淮西二十四将之四、谢旌随军。

项羽则径直扑向原淮阴一带,直面刘备主力,顺便查看刘备是否组织重建城池。

项梁、英布、季布、项庄、项伯、杨坚、杨素皆在此路。

李密和王伯当率领剩余五千兵马留守后方。

淮河北岸,广阔而寂寥的河面上突然响起了嘈杂地船桨划水、战船破浪之

最新小说: 红楼:我和黛玉互穿了 火烧黎明 灭世魔龙三岁半 大唐:李二!你传我皇位干什么? 大唐男保姆 不学鸳鸯老 穿越汉末从幽州开始争霸 九娘 回到汉朝当大佬 抗战:爆兵打的鬼子说这仗没法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