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吧,到前面歇脚地方,能匀你们一口稀的。”
许安宁看着那两个瘦得脱相的孩子,摆了摆手。
那家人千恩万谢,小心翼翼的缀在了队伍末尾。
有了开头,后续就变得自然而然。
接下来的路程里,他们几乎每天都会遇到新的逃难者。
有整个小村子一起逃出来的,几十人抱成一团,但同样缺粮少药,方向迷茫。
有和他们一样,从东南边不同地方逃出来的散兵游勇,身上还带着伤,眼神凶悍而警惕。
甚至还有一伙二十多人的匠户,守着一些破烂工具,他们是因手艺被官府盘剥得太狠,索性趁乱逃了出来。
许安宁的态度很明确,来者不拒,但约法三章。
不过没打算让这些人用她空间里的粮食,之前交上来的那些,如果他们没在山里呆那那么久,而是直接往西走的话,那些粮食足够撑到他们走到西漠州。
但现在,随着人群的壮大,很明显,粮食肯定不会够。
那些难民里有的自带的还好,都已经交了上来,就是怕那些什么都没有的,也得从大锅饭里走,多多少少让本村的人觉得不公平。
现在的情况,别说许安宁,就是阿暖在,也做不到绝对公平。
大家也都知道活着不容易,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许安宁想的是,跟着就跟着吧。
这会夏季,山林里的馈赠不用白不用,她不相信大山能让他们这些人饿死,总会有办法的。
每次有新的群体想要加入,她都会让暗影或迅风先去摸清底细,确认没有大奸大恶之徒。
再让胡大夫检查他们没有什么瘟疫或者疾病后,便由里正出面。
“跟着我们走可以,”
里正许正义开口道,“但有三条规矩,第一,一切行动听指挥,不得私自离队、不得惹是生非。”
“第二,粮食按劳分配,有力气的要出力,守夜、探路、找水、拉车,不能白吃。”
“第三,若有异心,危害队伍,严惩不贷!
能做到,就一起走。
做不到,现在请自便。”
绝大多数人在绝境中,看到这样一支有秩序、有领、甚至还有板车和看着有东西吃的队伍,就像看到了救星,无不磕头作揖,指天誓一定遵从。
队伍像滚雪球一样壮大起来。
从最初的小河村核心几百人,渐渐变成了近千人的流民团体。
而许安宁就变成了带领近千人的流民头子。
板车从一辆变成了三辆(暗影和迅风又“找到”
几辆),大锅也从两口变成了好几口(暗影和迅风又“找到”
几口)。
暗影和迅风两人对视一眼,默默又收回了眼神。
板车上面堆满了越来越多的家当和疲惫不堪的孩子。
队伍行进的度不可避免的慢了下来,但一种奇怪的人气却渐渐汇聚起来。
管理这样一个成分复杂、不断膨胀的队伍,挑战也随之而来。
一次宿营时,原小河村的几个村民和新加入的一伙流民因为抢占一处背风的土坎生了争执,推搡间就要动起手来。
张猎户和李猎户立刻带人弹压,将双方领头人狠狠训斥了一顿,并罚他们共同负责当晚最辛苦的守夜任务。
还有一次,分配食物时,新来的人怀疑原先的人多占了,嘟囔着不公平。
柳婶站出来,指着那几口大锅和严格按组分配的竹筒,叉着腰道:“粮食是咱们头儿许姑娘带着大家挣来的,规矩是早就定下的!”
“谁干得多,谁吃得饱,不想守规矩,现在就可以走!”
那人立刻讪讪地不敢再言。
许安宁听着柳婶开始在众人面前喊她头儿,她真是一个头两个大,大可不必诶,柳婶子。
叫的她好像一个土匪头子……
不过这种事情出现,许安宁知道,光靠强压不行,得进行管理了。
在一次较大的休整时,她将队伍重新整编。
以原小河村的人为核心骨架,将新加入的人打散,混编进不同的营,比如前锋探路营、中军护卫营、后勤辎重营等。
由暗影、迅风、张李猎户等信得过的头领分别管理。
又让里正和几位族长有威望的老人,调解日常纠纷,宣扬同舟共济的道理。
渐渐地,一种新的秩序在磨合中诞生。
新来的人现,这里的规矩虽然严,但相对公平,领不偏私,确实是在带着大家找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