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炙热,金色的稻子和黄色的豆粒在太阳下沐浴着。
收成看起来不算丰硕,但在这粮产本就不高的古代也算是很好了,至少是实实在在的粮食。
这是他们亲手劳作得来的收获,是他们安身立命的根本。
这个冬天,至少不用担心饿死了。
在打谷场上脱了壳,又晾晒了几天,这几天日日都是好天气,晒干的粮食大部分被许安宁直接收进空间。
她又特意留出一小部分品相好的豆子和稻谷,小心收好。
“阿姐,这些留着做什么?”
安平好奇地问。
“种子。”
许安宁答道,“等明年开春,我们还要靠它们下种呢。”
秋收带来的劳累和忙碌暂时告一段落,许安宁看着清冷破旧的屋子,大脑开始运转。
那两亩旱稻,土地不是很肥沃,亩产不高。
掂量着,一亩地大概也就收了个八、九十斤稻谷,两亩地加起来,差不多有一百八十斤左右。
那一亩豆子情况稍好些,豆荚还算饱满,估计能收个百来斤。
总共算下来,这次秋收,交完税赋他们大概收获了二百五十斤上下的粮食。
二百五十斤粮,三个人省吃俭用,掺和着野菜杂粮,勉强能撑到明年开春,但绝对谈不上宽裕,每一天都得精打细算。
而这,还仅仅只是吃这一项。
前段时间刚找人修过茅草屋顶,暂时是不漏风漏雨。
这遮风挡雨的外壳是有了,但里面的瓤却还没着落,怎么可能抵挡住即将到来的寒冬。
窗户还是之前用藤编织的,虽然能把风挡住一些,但还是有些漏洞。
这段时间天天忙碌着,灶台的柴火都没来得及去准备,冬天烧水做饭还是洗漱都需要大量的木柴。
最要命的是身上穿的,她和弟妹还都穿着薄褂子,这还是秋初的打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