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之后又有旁人来卖瓜子,临春来者不拒,这些人不管熟的不熟的,难免都要跟曹阿婆似的问上一问。
临春都跟先前跟曹阿婆说的一样,一个说辞,倒也都打发走了。
只不过临春不知道的是,在这之后村里就起了一阵流言。
说是石家发了大财,开了作坊买了下人,可不得了了!
可要说这石家究竟是怎么发的财,可不就是她家的临春会炒瓜子。
什么什么?
炒瓜子?
炒瓜子算是个什么生财的本事?
谁家的婆娘不会炒个瓜子?
一时间流言四起,剩下几户还没去石家卖瓜子的赶紧起锅升灶,一个个的饭也不煮了菜也不炒了,七急八慌的赶紧炒起了瓜子。
那些个已经把自家的生瓜子卖给石家的,后悔的恨不得头抢地。
还有些头脑发昏的,要上石家的门把卖出去的生瓜子给要回来,要不是家里还有清醒的人在,狠骂了一通,只怕石家的院门都要被人砸了。
这事还是等到后来宁平常上门来石家收货,被早等着的人拦了非要他收他们的炒瓜子,被宁平常好一顿嘲讽这才回过神,才算了事。
宁平常也是混过的人,自然知晓这只怕是有人眼红石记的生意了。
可一样是炒瓜子,当他嗑的少?
若不是石记的瓜子与众不同,真当随随便便的就能开起作坊做起生意?
宁平常是个混不吝又是开过茶摊的,什么人没见过没打过交道?
一张嘴更是可甜可苦,说起好话来能哄得人眉开眼笑,这说起刻薄话的时候,也是能损的人恨不得能找条地缝钻进去。
被宁平常一顿喷,这些个头发昏鬼迷了心窍想跟石家一样靠炒瓜子发财的这才醒过神来。
也是,正因为家家户户都会炒瓜子,可从来也没谁家真靠炒瓜子发了财了。
而石家是唯一的例外,那自然是因为石家的炒瓜子与众不同。
可这为了什么会与众不同,这又就是石家的秘密了。
三合村的人就算再好奇,也知道这是人石家的不传之秘,有些老实的也就歇了心思,还有那些不长心的真上了门去闹,被临春打了出来这是后话。
眼看着天色渐渐暗了,等了一会儿也没人再来,临春就让朱氏去关了院门,再把晒过的生瓜子都收了起来。
光这些生瓜子可不够,明天她还要跑一趟镇上的杂货铺。
如今可以大批量的采购了,临春还想着跟那杂货铺的说好了,日后就由他们家送货上门,宁可多出两个车费也不要她自个这样子一趟趟地跑了。
因为今天家里多了两个人,晚饭就做的丰盛了些。
有了伺候的人,临春做饭也不用样样亲力亲为了,就是林婆子也省了事,连烧火的活计都轮不到她了。
林婆子又是新鲜又有些莫名的得意,她家的临春可真是了不起,说过要让她享福如今可不就是享上了?
朱氏和谢氏不敢和主家坐一块,林婆子便从自个屋里抬了张小几子出来,让她俩就围着那小几子用了饭。
用了饭就抢着收拾了桌子洗了碗,要不是天黑了,这两人能把灶台都擦得雪亮。
等到董氏和小虎子回来,又认过了人,这才各自歇下。
朱氏和谢氏跟着董氏打地铺,董氏见了她俩难免就想起了自个同样也是被卖了的儿子,背着人流了半夜的眼泪。
第二日起来看着精神就不太好,临春见她眼睛红肿着,心里就隐隐明白了。
只是如今全哥还没有消息,她就是在董氏跟前做再多的保证许再多的誓愿,那也只是镜花水月。
临春就想起了宁平常,先前本来还考虑要不要去寻王大牛帮忙,可这不是有更好的人选了吗?
宁平常认识的人只怕比王大牛还多,鱼龙混杂的,托他只怕比托王大牛更靠谱。
董氏不过是思念儿子罢了,哭过之后倒也不怎么的,毕竟她如今有奔头,而全哥可不就要靠她?
所以除了人精神看着不如往常好之外,董氏还是该怎么样就怎么样,该做的依旧照做不误。
朱氏和谢氏本来在县官府上也是做粗活的,早早地就起来了,跟着董氏忙活。
有人帮忙可不就更快了些?
小虎子如今跟着董氏忙惯了,也习惯了,打着哈欠跟着董氏出了门。
而门外,温颂早已经等在路口。
董氏也如往常一般,从竹篮子里挑了两个才蒸好滚烫的青团塞到了温颂手里,说说闲话一路往码头去了。
等天色亮了开来,临春带着朱氏也出了门,往镇上而去。
既然人都买了回来,先不提还有卖身契这种受律法保护的东西,就单单只是用人不疑,临春既然要用朱氏和谢氏,自然不会刻意防着她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