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的青团是董氏蒸的,蒸了多少个她心里门清,一边算着一共卖了多少临春能分她多少钱,董氏眼睛就越来越亮。
这还不算完,还非拉着临春,让临春带她去看石家租下的那个食摊。
临春无奈,只好带董氏去瞧那摊位。
不过嘛,这自家租下的摊位,没两日就能开张了。
到时候就能赚钱,就能让自家过上比现在更好的日子。
临春自个光瞧瞧,心里也美得很。
这边让董氏看完了摊位,三人也没事,就慢慢往家走回去。
那头林婆子送了临春她们出门,又伺候着吴婆子吃了稀饭,又喝了董氏熬好的药,这才带着小虎子两个就背了竹篓带了小凳子,出门挖泥胡草去了。
虽说临春说了今天没别的事,她们仨能早些回来,到时候一块去挖泥胡草,让她好生歇着。
可林婆子哪能坐得住呢?
家里该做的活都被董氏抢完了,她又操心家里多了两口人,可不就是多了两张嘴。
虽然临春有本事,如今也不必很担心口粮的事,可年纪大的老人嘛,总是操心完了今天又担心起明天。
她只想着,她还不是老的路都走不动的年纪,能干点就多干点。
如今董氏能帮忙,那就多挖些泥胡草回来好做青团,每日多卖几个出去,董氏和吴婆子婆媳两个的口粮可不就赚回来了?
再说,想想昨晚上临春和她说的方大的事,她也没想到当年那个送儿媳来自家成亲的大小伙,居然会变成那个样。
她昨晚上一晚上没睡好,迷迷糊糊的还在想这桩事。
虽说是亲家,可如今不得不防啊。
还是得赶紧的去问问村里谁家的狗在下崽子,赶紧地抱一条回来养着。
这一家老小的,怕是谁都挡不住那方大啊。
这样想着,林婆子带着小虎子也不急着泥胡草了,干脆就往平常村里人经常挖野菜的那块地走。
这野菜也是是个宝,村里闲着的老人没事做,就爱出来挖了回家好做菜。
别看林婆子起的早,出来的也早,比她早的还有呢。
等林婆子到了那地儿,就看见平日熟悉的几个老姐妹都在呢。
见她来了,人就忙着打招呼了,“哎,老姐姐,来我这,我这好多马兰头呢。”
林婆子赶紧地带着小虎子走了过去,还叫小虎子叫人,“快叫阿婆。”
小虎子嘴甜,这个阿婆、那个阿婆一通叫,个个都夸他乖。
林婆子有正经事要打听,就让小虎子到一边去挑野菜,她自个也蹲了下来,边挖地上的马兰头边问人,谁家养的狗在养小崽子,最好这母狗还要凶一些的。
这样养的小狗崽以后养大了才能凶,做条看家好狗。
这乡下人家养的都是土狗,但也有特别凶悍的。
石家一家老弱妇幼全占了,就得养条像样的凶些的狗才好镇场子。
一打听,正好打听到了村头王家的看家狗前些日子刚下了一窝小狗崽。
这王家也不是旁人,正是王二牛的家。
这条刚下崽的狗还是王大牛养的,什么样的人养什么样的狗。
别看是条母狗,缺被王大牛养的格外凶悍。
它下的小狗崽,就特别抢手,不说村里人了,就是村外头的人都听闻了赶来问王家讨要。
林婆子一听就急了,王家的这条狗她知道。
从前每次从王家门口经过的时候,总能看见一条精壮凶悍的大黑狗趴在地上,一双眼跟看贼似的盯着人看。
若是人真是路过的,它也不哼不响的,可谁要是没事往王家门口多走一步,它都能冲过去要咬人。
凶,可也忠心。
林婆子还听说过,这狗被王大牛**的极好,除了王家人喂的食它吃,别的哪怕炖得再香的骨头丢它跟前,它连嗅都不会凑上去嗅一下。
再想到这狗下崽子也有些日子了,林婆子怕小狗崽都被人讨要完了。
一下急了,还挖什么马兰头,叫了小虎子就要走。
谁知刚站起来,就看见小虎子被人拦住了,“小虎子啊,这野草可不能吃,你挖它作甚?你不认得马兰头?来,阿婆教你。”
林婆子脸色都差点变了,她可记得临春的再三交代。
见小虎子嘴一张似乎还要辩解,连忙冲了过去一把拉住了小虎子,抢着说道:“这孩子被我硬扯着来挖野菜,心里正不高兴呢。”
又假装了数落了小虎子,“你这孩子,不愿意就不愿意,好好的马兰头不挖挖野草作甚?”
小虎子委屈地扁了扁嘴,他才不是不认得马兰头,是他看到那块地长了好多的泥胡草,他不舍得才偷偷挖了些,本想待会儿再挖点马兰头盖上面挡一挡的。
谁知道旁边的沈阿婆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