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儿子的吴雪还是心焦。
儿子体质太弱了,好在,大嫂求了嬷嬷给儿子留了药方。
田家老太太已经死了,吴雪还是不愿意回田家庄,她觉得在钟家山过得更有底气一些。
这儿的山山水水和人都是亲切的,而田家的人不是带着算计就是嫌弃,一点儿也没有亲切感。
曾经有机会留在京城,吴雪最后还是选择了回乡下。
她时常想这样的选择到底是对还是错。
唯一让她感到安慰的是田玉恒一直站在她的身边。
他对大嫂说过的承诺从来没有改变。
一心一意,一辈子只对自己好。
吴雪的心很小,没有大嫂的宏伟蓝图;没有大姐的满腔生意经,也没有小妹的状元诰命夫人的梦想。
守着儿女,守着钟家山,守着她的嫁妆,看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淡淡的日子过得也很满意。
有时候陪着田玉恒去铺子上看看,街上逛逛,看着小麦小米她们成家立业结婚生子,她就觉得很幸福了。
在钟家山,陪得她最多的是花妞。
在没有生下儿子之前,她曾经暗自哭泣自己命苦。
可是相比于花妞,她又觉得自己是幸运的。
至少,她的男人是有情有义的田玉恒;至少,她有大嫂给自己撑腰,不像花妞家的大嫂还不让她进家门。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吴雪倒觉得自己该满足了。
只是,年岁越大,吴雪越发想念大嫂。
只从姐妹们的信中知道大嫂总是那么忙碌。
而且,大嫂忙碌的事和朝堂有关。
是啊,谁会料到,原本是一介下人的爹会救下将军之后,让吴家飞黄腾达。
祖上积的德,荫及子孙后代。
关嬷嬷百岁寿诞,吴雪挣扎着要去京城看看。
是因为她知道,再不去,以后就没有机会了。
嬷嬷百岁倘且健康,自己比她小了四十多岁也算不上年迈吧。
只不过,小麦不放心,特意交待自己的女儿筱筱跟随。
花妞也一同前往。
一路上虽然同行的子孙有七八个,但是筱筱是最得最好最孝敬的一个。
花妞就说,也不知道这样乖巧的孙女会嫁进谁的家门。
吴雪当时想过要不就托了大嫂在京城为她寻一门亲。
可是,她也明白,以筱筱的家世是配不上好人家的。
再者,女人真的不能远嫁。
娘家是最大的靠山,花妞嫁给了高镖头后孩子们都改姓了高,高家在钟家山是她吴家之后的第二大户,武馆更是远近闻名。
这样的家世,在当地找一户怎么也不能委屈了筱筱的。
可是,若是嫁到京城,那就另当别论了。
吴雪只是这么想了想,到底没有告诉花妞。
谁知道,关嬷嬷百岁寿宴后,大嫂居然问起了筱筱。
真应了那一句话: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怎么也没有想到大嫂想将筱筱配给小禾的儿子。
小禾是大嫂娇宠着长大的女儿,嫁的夫君虽然没有一官半职,却是入住皇家园林的贵人。
圆圆的未来她也是知道的,那可是大嫂亲手培养的接班人啊。
吴雪感觉幸福来得太突然了。
她告诉了筱筱,筱筱也有点蒙。
看她忐忑的样子吴雪想起了年轻的自己。
幸福其实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她以过来的人的经验告诉她别放弃。
筱筱还是提出要亲眼见一下圆圆才决定。
两个年轻人相见的结局可想而知,继关嬷嬷百岁寿诞后再办了喜事。
这一趟真是没有白来京城 。
吴雪准备和田玉恒再在京城多住几年,儿大女成人,她总算不用再操心,也想过一过大姐小妹她们那种富人的好日子。
谁知道,半年之后关嬷嬷就不行了。
真正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半年前还红光满面的老太太最后会上了西天。
在老太太出柩之时,大嫂晕倒了,足足吓了众人一跳。
小穗更是衣不解带了伺候了她三天三夜。
醒来后的大嫂对众人轻声笑了笑,说自己没事的,大约是太累了。
是啊,大嫂很风光,但是,大嫂一直都是很累的。
她一个女人当成了汉子一般。
年轻的时候就养家糊口,中年的时候做生意名振大宇;年老了还替皇帝挑起了重担子。
有时候她都想不明白:自己平平淡淡过一生;大嫂轰轰烈烈过一辈子,到底哪一样的生活更好一些呢?
田玉恒牵着自己的手说各人有各人的生活,每一个人的想法都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