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秋听说启民送回京的西瓜换了一万两银票觉得很是划算。
皇家人就是财大气粗啊。
别说自己种的西瓜了,就是连着两千亩田土种出来的粮食都值不了一万两。
所以说,有钱人家就是不一样。
“夫人,再生稻抽穗了。”自从知道可以再长一季水稻后,何管事和庄户们一直都在盼望。
从抽芽到抽穗,时间不长,却是让人看到了无限的希望。
“很好!”邱秋悄悄的松了一口气。
说不忐忑是假的。
投资还是蛮大的,万一出现什么意外,她的计划就得落空。
自然界才是万物的主宰,不管是哪个朝代在土地上的付出从来没有被懈怠。
邱秋带人种的西瓜也算是丰收了。
不仅供自己吃,还分给了庄户们,余下的就拿出去卖给大户人家。
“夫人,这是卖瓜所得。”物以稀为贵,何管事将帐本呈上:“卖瓜共得了三百二十二两银子。”
要何管事说,种什么粮食药材,还不若都种西瓜。
想不到这些圆圆的东西还这么值钱。
“这二十二两银子你分下去吧。”邱秋收了帐本和整银,将零头留了下来:“这段日子摘收运送和吆喝买卖,大家都出了力,都给大家分一点赏钱。”
多多少少也是一个心意。
至于说何管事认为种瓜比种粮划算的事,邱秋却是持了不同的意见。
“首先一点,粮食才是根本。民以食为天,不能弃根本于不顾,本末倒置就要饿饭。”看来不仅仅是现代,就是这古代的人都有功利心的。
“再有一个,西瓜最是吃肥,一般种三年这土地就会贫脊。”邱秋道:“土地还是以出粮为准。”
原来是这样的。
“或许有一天,如果大家都不种粮只种瓜,或许有一天就会有大的变化。”邱秋道:“人人手中都有大笔银钱,但是却买不到粮,钱多粮少,就要饿饭。”
“夫人,这个道理我懂。”何管事是农民自然是明白的。
“所以,我决定抓根本,我的天下粮仓不仅要收粮,我们自己的庄子也得产粮。”邱秋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靠人不如靠已。”
好一个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夫人做事果然是有成算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再生稻抽穗发芽再到谷子变成了金黄。
“又是一片丰收的景象”关嬷嬷感慨道:“你这一年两季的想法还真是错不了。”
“娘,这是上天厚爱南方。”同样的东西在北方可就行不通了:“南方的人是有福气的。”
“是啊,一年两季,只要勤劳一点不至于饿饭。”关嬷嬷点了点头:“明年春你又要去哪里?”
邱秋咧嘴笑了,她的老娘最是了解自己。
不过,她还只是在想,暂时不准备付诸行动。
接下来的时间就又是一季收获。
何管事还准备像收第一季那般用拌桶。
“犯不上了。”邱秋建议割稻穗回来用木连盖来打:“因为禾桩不高,如果用拌桶连禾桩一起割两只手也握不了。”
只割稻穗,还真是简单又方便。
人多好种田,这话一点儿也不假,半天时间堆成了山。
经过连盖的敲敲打打,很快黄金的谷子就落了一坝子。
“这谷子和第一季没有差别啊?”只是产量稍微少了一点点,粒粒饱满,何管事感觉自己见证了一个奇迹的发展变化。
“再生稻的米煮稀饭更香。”不知道什么原因,煮出来的稀饭更糯一点。
“成,等谷子晒干一点就先舂一点米出来煮稀饭。”何管事连忙说道。
“不急不急。”邱秋可不想搞特殊:“等晒干了再说吧。”
其实,领导有什么要求bsp; 何管事就亲自动手处理禾衣,挑了一箩去最向阳的院坝里晒。
正好天气好,三天时间就可以舂米了。
“夫人,这是再生稻的米。”何管事觉得这些米简直就当是捡来的一般“庄上一共两千多亩田土,种稻谷的一共是两千亩,按您的吩咐都留了再生稻,等全部出完干谷子的话估计会有五六十万斤粮。”
“不错,确实是收获了。”前前后后有几百万斤粮,这就是自家粮庄的好。
但是,并不是别人眼中没有花成本的东西。
要知道,人工就是一项大的开支。
相对于别家的庄户,邱秋的庄户们很是幸福。
不仅待遇丰厚,还时常有福利。
西瓜这新鲜的果子不仅分给大家吃,还允许了各人留种,特意申明明年可在各家的房前屋后种。
而这次再生稻丰收,邱秋让何管事让户头给每家分五十斤粮,也算是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