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邱秋的天下粮仓也是准备全国铺开。
先做内再做外,由小到大慢慢发展。
与别家做粮行不一样的地方是,邱秋实行的是保护价,下乡预定收购。
知道农户能卖的粮食不多,邱秋也不嫌弃少,蚊子虽然小也是肉不是!以少积多总会有希望。
“咱们先签一个协议,你们收取一定的定金,待到粮食产出来后我们再以这个价格收购。”店小二不是驻店销售吆喝,而是下乡去采买:“如果秋收时粮价低于这个价格,我们按这个价格收;如果粮价高于这个价格,我们按市场上的价格收。”
算过去算过来,怎么也不会吃亏,关键一点是还能提前享受二两银子的订金。
在青黄不济的时间里,这银子简直能救命啊。
二两银子可以买很多粗粮的,加点青菜玉米糊糊之类的就能够凑合过去 。
“实际上,吃亏的还是他们。”邱秋很是同情这些农民,青黄不济的时候米价要比平时贵上三五文一斤。而待到粮食出产卖的时候价格却又少下来了。
买贵贱卖,他们却年复一年依然乐此不疲。
“夫人,就算不卖给你,别人家粮行也要卖的。”花儿听了邱秋的牢骚后抿嘴笑道:“而且,卖给您还能渡过困难时期。”
这般说来,自己又是好人了不成?
“夫人,其实您的担心是多余的,他们其实也是有办法的。”朵儿道:“奴婢听好些人说现在可以拿了二两银子的定金去买粗粮对付着过日子;到收了粮卖给了,余下的钱又买粗粮,草草的就能过完一年了,几乎可以做到不饿肚子。”